□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王毛生
3月23日,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齐务村苗张路西侧的高标准农田里,平顶山博伊农业有限公司的2名工人,正在用植保无人机给豌豆苗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这里的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齐全,旱能浇、涝能排,机耕路通到地头,全程都能用上农机,省心、省力、省钱。”该公司负责人宋晓玉说,去年6月,她听说曹镇乡的高标准农田建得不错,就带着技术人员前来考察。一看,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适合集约化、智能化种植,当即就承包了380亩土地。目前种植了60亩豌豆、320亩高筋小麦。
“这几天,我们正和农户商谈,打算把承包地扩大到1000亩,规模种植辣椒和水果玉米。”宋晓玉对丰产丰收有底气、有信心。
“这一片,原来是高低不平的零碎地、巴掌地,土壤贫瘠不说,水利条件还很差,农民的收成基本上都是老天说了算。因为这,很多地块都撂荒了。”曹镇乡副乡长康万粮介绍,现在,曹镇乡的高标准农田,加上邻近市区的位置优势,已相继被11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相中。
对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前后变化,曹镇乡秦庄村61岁的农民王建国感受颇深:“俺流转土地种粮食已经二三十年了,以前一年一亩地纯收入只有五六百元,现在能达到一千元左右,真是沾了高标准农田的光了。”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湛河区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水、田、路、桥、林综合治理“组合拳”。截至目前,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新打机井281眼,修渠23000多米,修路31.5公里,建桥33座,栽植树木8600多棵,把一批昔日的“望天收”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优质高产田。
“我区今年将再建设1.5万亩高标准农田,预计6月开工。下一步,我们将紧紧牵住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这个‘牛鼻子’,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细。”湛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魏增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