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郾城区:办好民生实事 擦亮惠民底色

河南日报   |   卢松 张星  |  2023-01-20 11:16:39

  新增技能人才22279人,新增城镇就业22469人;4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运营,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累计拨付350万元,救助残疾儿童446人;新(扩)建6所中小学,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1.5万个……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漯河市郾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实事和惠民政策落实,用心用情办实事,尽心尽力解民忧,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省政府工作报告饱含民生温度,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并作出具体安排,为下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省人大代表、漯河市郾城区区长李占宾表示,将永葆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激发“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发展的质感。

  普惠教育让孩子“家门口”上好学校

  去年秋季学期,新建成的郾城区龙城镇第一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智力游戏、情景主题区、种植园区等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玩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撒满整个校园。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郾城区投资4092万元新建龙城镇中心幼儿园、商桥镇中心幼儿园、太行山路幼儿园,改扩建孟庙镇中心学校幼儿园、裴城春雨幼儿园,改善了乡镇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新增了36个教学班、1200个学位。至此,郾城区的公办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的比率达到50%以上,彻底消除了公办幼儿园“空白乡镇”,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此外,自2019年起,郾城区就将城区学校建设作为省定、市定和区定民生实事之一,大手笔勾画、大投入保障、大格局运作,投资13.6亿元,新(扩)建中小学6所,接管龙湖学校,占漯河市新(扩)建学校总数的1/3,新增学位1.5万个,有效解决了城区学校“入学难”“大班额”的问题。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完善社会保障

  在漯河市首家公立性医养结合养老中心——郾城区淞江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三三两两下棋、聊天,谈笑风生、悠然自得。

  “我们这里设有老年大学、康复中心、智慧化养老呼叫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室,可为周边老人提供细致的智能看护、文化娱乐、助餐助浴等多样化服务。”该中心负责人党静说。

  郾城区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老人乐享夕阳红。郾城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五个一”建设,已建成投用1所区级特困供养机构、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乡镇敬老院、135个农村幸福院,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累计服务人次5万余人。开展文艺演出、中医义诊等活动3000余场,引进和发展模特队、合唱团、舞蹈队等老年活动团体46个,让全区更多老年人安享乐享幸福晚年。

  多措并举促就业。郾城区积极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2022年累计培训2043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6.1%;新增技能人才2227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6.6%,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创新动力。一方面,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就业“基本盘”。近两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469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另一方面,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倍增器”效应。以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创业为抓手,为小微企业和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复工复产、持续经营注入“资金活水”。近两年,全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突破1.5亿元大关。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09所,新打造城乡游园175个……郾城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真正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收获了幸福。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漯河市郾城区委书记李新伟表示,今后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卢松 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