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张海军
初夏,秦巴山腹地的卢氏县果岭村,“国字号”优势产业欣欣向荣:苹果产业2022年12月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一望无际的果园,枝叶间繁星般的苹果煞是喜人;1900余亩国家生态优质烟田,道道田垄犹如写在大地上的诗行,田美苗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卢氏连翘”1400亩示范基地里,串串果实缀满枝头。
村党支部书记袁平方说,果岭村面积35.5平方公里,耕地11829亩,人均5.1亩。山塬变绿洲,田畴显锦绣,来自海关总署的驻村第一书记张义功不可没。张义是农业领域的博士,2022年年初来到果岭村。
以往,由于种地效益低,外出务工成了许多村民的首选。而在张义看来,果岭村尽管地处偏远山区,但这里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是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宝地。
为此,张义通过郑州海关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入村调研,除保留传统玉米产区外,规划村南为苹果产业带、村东为烟叶产业带、村中为连翘中药材产区,村北为洋槐蜜源林区。让村干部科学分工,多点发力,争取资金项目,进行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村民马当学以前在外打工,供三个孩子上学,妻子意外去世,家庭生活困难,张义就介绍马当学到村里企业鑫生源果业务工。地租、工资、分红三项收入,让马当学等近百户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在此基础上,张义探索“拎包种田”苹果生产模式,以村里农业龙头企业为平台,引导年轻人返乡创业,利用各种政策,引入发展资金2365万元,用矮砧集约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应用等技术,对4000亩果园统一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品牌创建、产品收购,把盛果期果园以20至50亩为单元,交给农户经营管理,实现农企双赢,预计今年苹果产量800万公斤。
村民车满龙种植烟叶100余亩,收入60多万元。“种地一年挣这么多钱,得感谢张义书记。”让老烟区焕发新生机,张义和村干部一起,破解“谁来种烟、在哪种烟、怎样种烟”的难题,引导烟叶生产向85个有技能、肯钻研的大户集中,为他们捐赠旋耕机、喷雾器等生产机械,推广全生育期追钾、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所产烟叶叶片肥硕、色泽金黄,去年亩均收入6000余元。
“要想效益好,品质是个宝,管理很关键。”在张义的指导下,村民李习照的4亩连翘由往年收入几千元提高到3万元。张义为村里引进“卢翘4号”等优良品种,培育连翘千亩示范基地,邀请技术人员到村培训,引导农户精细管理,让连翘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来村党群服务中心看书、搞培训、学电商的人天天满员。”村文化专干李习傲说。张义想方设法筹资110万元,为村里新建了包括电商直播间、“金钥匙”书屋、培训基地等在内的党群服务中心,已组织林果、烟叶、中药材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能培训238人次。同时,帮村里成立山海思源苹果专业合作社,建立2000多亩出口果园基地,去年实现苹果出口200万元。通过消费帮扶,帮村里销售苹果2万公斤、蜂蜜700余提,为村集体创收8.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