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向东 本报通讯员 刘文举
“面光,汤鲜,肉味足,看着就是一碗普通的面,没想到味道这么好!”近日,在中国方城第三届烩面文化旅游节上,平顶山游客张志伟对方城烩面赞不绝口。
强龙头,更有带动力
方城烩面作为一种传统名吃,全国约有2800多家门店,年产值达10多亿元,带动5万人就业。近年来,方城致力于把烩面作为新兴产业来打造,探索走出了一条“一碗面”经济发展之路。
河南同乐食品有限公司是方城县最早从事速食烩面的生产企业,负责人刘同举经营传统烩面门店20多年,2018年,他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便携式礼盒装烩面上做起了“大文章”。
“我们新建的1.6万平方米速食烩面生产基地已经投入使用,计划在3年内把年产值做到2亿元,让‘烩面故事’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比达到80%。”刘同举说。
在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的同时,刘同举紧盯“直播带货”风口,仅2023年,以“烩面故事”品牌为代表的方城10多家20多个品种的速食烩面收获了线上销售100余万单,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的可喜成绩。
新产品的开发和线上销售的加持,对方城烩面的品牌打造和影响力提升起到了助推作用。然而在线下,方城县大大小小的1000多家烩面餐馆,估算每天可售卖方城烩面20万碗,在方城一批现代风格和资深老店餐馆,经常出现“没有座位”的热闹景象。
标准化,更富竞争力
标准化,是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为了使方城烩面更有品牌竞争力,该县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执行的模式,借助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源、专业等优势,研究制定并发布实施了“方城烩面”系列团体标准,实现了烩面产业发展有规可循,统一标准,最大程度保证了方城烩面的原始味道。同时,该县还通过烩面师傅技艺大赛、烩面技术培训班等,规范从业人员操作流程,提升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2023年,方城县政府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联合成功打造了“中国烩面之乡”金字招牌。
强链式,更具发展力
“食材是‘一碗面’经济的根基。”方城县商务局局长杨增福说,一碗方城烩面,催生出方城强筋小麦、方娇牌小辣椒、伏牛山大白山羊和博望坡有机蔬菜等专供方城烩面生产的原料基地。
凭借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1.2万座蔬菜大棚基地,83万只山绵羊存量等农业基础,方城县形成了以方城烩面文化产业园为龙头,覆盖全县15个乡镇的伏牛山大白山羊、方娇牌小辣椒、强筋小麦和博望坡蔬菜四大生产基地,并探索实施辣椒加工、面粉生产、骨汤熬制等生产系列,方城烩面产业链条更加明晰。
如今在方城,烩面经济产业链,不仅促进了上游的小麦、蔬菜、辣椒和羊肉等特色产业集聚成势,还带动了下游培训、服务、冷链、配送、互联网等行业的联动发展。“方城烩面”正在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记者了解到,方城县实施的“千城万店”计划,将通过3—5年时间,在全国1000座县级以上城市,建设1万家标准化烩面门店,努力将“方城烩面”打造成为全国知名餐饮品牌。
“方城县将按照工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大政策、资金支持,通过‘千城万店’计划,加快推动方城烩面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让‘一碗面’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方城县委书记段文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