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卢莎莎 杨东东
在河南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区域电力供应和服务的主力军,国网濮阳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创新创效”坚持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推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为职工扎根一线、立足岗位创新搭建载体和平台,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特色和企业实际的发展之路。
6月18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新创效攻关团队组建及企业导师聘任仪式在濮阳供电公司举行,来自该公司12个部门、2个产业单位、2个县公司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共计84人组成的8支创新创效团队正式组建。仪式上逐一介绍了“变电站无人机三维立体建模及航线规划”等8支攻关团队项目的研究目标、解决思路及团队组成情况,创新创效主管部门与主要承担部门向项目牵头人下达攻关任务书。该公司还为每支团队聘任3名技术精湛的优秀中层干部为项目企业导师,为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和方向指引,鼓励导师帮助团队成员在创新实践中增长才干。接下来,每个团队将会针对不同的研究课题开展创新攻关,力争年底前作出实效、作出成果、解决实际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创新举措在全省电力系统尚属首次,“此举不仅给公司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我省电力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濮阳供电公司创新创效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刚一结束,来自该公司变电运维中心的何铭就前往220千伏振兴变电站,与团队成员一起开始了变电站可视化、数字化的技术攻关。谈及团队的正式组建和研究项目正式立项,作为项目牵头人的何铭显然有些兴奋:“我们的团队成员非常多元,横跨了3个部门、2个专业,既有资深的业务骨干,又有管理能力突出的中层干部,人人都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并且公司给了我们在选题攻关、技术决策、项目管理上非常大的自主权,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去追求突破!”
不仅如此,濮阳供电公司今年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陆续探索建立了创新“容错机制”,推行“动态孵化”管理模式,编制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群众创新工作的通知》,明确九大保障激励举措,力求在打造多元化群众创新队伍、推动“创成果”向“见成效”转变、统筹市县创新资源等方面全面优化机制。
据了解,自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以来,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共征集了26项课题,经过严格评价、对比,挑选出8个最具潜力和创新性的课题,组建了今年首批创新创效攻关团队。此次团队组建,体现了该公司在创新创效改革方面的四大特点:突出问题导向,摒弃了固有的“唯专利”“唯论文”模式,不再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将解决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创新项目的唯一标准;注重协同攻关,每支团队由3个及以上单位组成,互为上下工作流程关系,形成强大协同攻关能力;推行企业导师,指导团队求真务实解决一线问题;全力侧重赋能,不遗余力支持保障,为大家解除后顾之忧、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团队能够心无旁骛创新创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