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7月23日,走进睢县利民河带状公园,亭台轩榭、小桥流水,别具特色;健康步道、体育器材,设施完善。市民们结伴散步,乐在其中。“现在城区的小公园有不少,老百姓出门就能进公园。”睢县居民冯倩倩笑着说。
利民河带状公园是睢县打造的100个“口袋公园”之一,既具备生态、休闲等功能,更是一条集生态涵养、改善人居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生态廊道。
近年来,睢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聚力实施“口袋公园”城市“微更新”工程,实现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
如今,星星点点的“口袋公园”已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仅连接着人间烟火,也推动着城市更新,更是睢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精工细作绘就城市画卷的一部分。
城市品质再提升,幸福生活看得见。在城区实施“1921”工程,在乡村开展“1357”行动,统筹推进城市乡村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该县先后打通6条“断头路”,进一步改造提升背街小巷50余条;为方便群众出行,新增施划机动车停车位8349个;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1个;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关爱“一老一小”,擦亮幸福底色。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突出问题,推进儿童医院、医养中心等民生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专项行动和“文明城市创建+N”系列活动,深化培育“孝善睢县”品牌,建设“孝善”广场(公园)135个、乡村文化墙3200处,累计开展“文明实践乡村行”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000多场,受益群众20余万人次。截至2024年,先后发放孝善基金2.9亿多元,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加持续。
丰富文明实践,弘扬时代新风。县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宣讲。完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选表彰制度,60多人分别荣获市级以上道德模范或“身边好人”等荣誉。建成1个中心、20个实践所、551个实践站,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建成基层理论宣讲室520多个,图书阅览室355个,打造未成年人活动场所160多个。扎实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常态长效,唱响文明主旋律。睢县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建立健全“1+1+6+16”创建领导组织架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现场调研、解决难题,带动全县上下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标准,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常态长效格局,使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