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记者获悉,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已于28日抵达法国,进行甲骨文高保真数据采集,开启欧洲所藏甲骨文数字化“回家路”。这是该团队继2024年8月成功完成韩国所藏甲骨文数字化采集之后的再次出发。
据介绍,该团队由实验室主任刘永革率领,一行4人将先后走访赛努奇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及吉美博物馆4家文博机构,对馆藏甲骨进行非接触式高精度数字化采集。
“我们团队有专门从瑞士进口的全自动设备,使用三维扫描、高清拍摄以及微痕增强等技术,确保甲骨片上的每个字清晰可见。”刘永革表示,此前,该实验室已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协同,对德国所藏甲骨进行了数字化采集工作,此次赴法,将把相关甲骨文数据一起带回安阳。
“殷墟出土的甲骨总量约16万片,国内约12万片,国外3万余片,真正发表过的只有七八万片,还有很多或深藏库房,或散落民间,抑或流失国外。”刘永革介绍,为了让散落的甲骨回归,实现信息永存,他带领团队成员于2024年前往韩国,成功完成海外第一批共计7片甲骨实物高保真数据采集。
据了解,本次采集的所有甲骨文高保真数据,也将统一汇总到“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并向全世界开放共享,实现甲骨文资源的共建共研、共创共益。
“运用数字技术让流失海外的甲骨文‘回家’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梦想。”刘永革表示,“我们正在持续推进‘全球甲骨数字回归计划’,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球散存甲骨文的数字化汇聚,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数字基础。”(记者 李林 杨之甜 通讯员 刘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