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林 杨之甜
村镇街道干净整洁,公共场所和谐有序,善行义举处处涌动……当下,文明新风浸润着滑县的每一方土地,涵养着这座产粮大县秀外慧中的气质。
前不久,滑县捧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荣誉的背后,是该县多年来以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在优化环境、提升品质、涵养文化上的久久为功。
7月28日,走进滑县道口镇街道,只见主次干道整洁有序,街边的商户规范经营,流动摊贩们都在新增的便民点里有序经营。“以前这儿乱糟糟的,现在路好走了,环境也干净了,这都是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居民张大爷感慨。
以往,占道经营在该镇时有发生,给当地居民出行带来了不少困扰。“近年来,我们坚持文明执法,对占道经营的商贩先进行劝导教育,经多次劝导仍不服从管理的商贩将依法予以处置;同时积极协调,在镇区增设便民点,既规范了市场秩序,又照顾到摊贩的生计。”道口镇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社区环境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在滑县,垃圾分类已成为行动自觉;走进社区,建设“口袋公园”被作为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方便群众就近游园的有效抓手,滑县充分利用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规划建设10个城市“口袋公园”,坚持把更多绿地建在百姓身边。
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该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广泛开展多样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赏年画·过大年”及“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佳节”活动100余场次;围绕学雷锋我行动、送健康进万家、送文艺走基层等5个主题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50余场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70余人开展暑期“多彩假期 艺路童行”实践活动。
今年以来,该县还通过拓宽合作资源、开发多元化课程内容、引入专业教师等方式,满足市民夜间学习需求。目前已开办5期市民夜校,招收200余名学员,课程内容涵盖戏曲、围棋、瑜伽、朗诵、国风手作、美妆等,深受群众欢迎。
文化传承亮点多,产粮大县焕发新活力。夜幕降临,道口古镇灯火璀璨,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听说安阳滑县道口古街非常有特色,一直想来看看,趁着孩子放假,约上亲朋好友一起来了。”游客王晓说。
近年来,滑县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运河风情游、非遗美食之旅等旅游线路,让文化“活”起来。尤其是2023年以来,滑县道口古镇景区进一步完善功能业态布局,从灯光、美陈、路面、商铺形象等多方面进行提质升级,共引进非遗、文创、本地特色美食等各类商户156家,商铺入驻率达80%以上。
“希望通过展示,让更多人了解滑县非遗,让这些传统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耿建社说。
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创建文明城市的初心是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可感、可触,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健全完善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体系,不断释放文明新风‘感召力’,让文明滑县底色鲜亮、成色更足。”滑县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