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君 张晓三
这是一条古老悠长的文明之河,滋养着沙澧大地。这是一座英雄辈出的红色之城,爱国拥军世代相传。
漯河,这片曾经创造无数历史辉煌的土地,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不断谱写军地军民团结奋斗、共创民族复兴伟业的辉煌篇章。
宣传发动凝聚双拥强大合力
“胸膛迎向重围,后背留给祖国,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每至清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不约而同赶到漯河烈士陵园,向卫国戍边英雄王焯冉烈士墓敬献鲜花,留下一段段寄语,表达对英雄的哀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219国道喀喇昆仑山段桥梁被命名为“漯河桥”“焯冉桥”。
近年来,漯河在全社会全力营造拥军优属浓厚氛围。市区主干道黄河路命名为“双拥路”,全市最大的科教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命名为“漯河市双拥广场”,全市系统打造11个双拥主题公园,在全省率先开通拥军先锋号公交专线。全市17条主干道设立永久性双拥宣传标识,市内公共停车场全部设置军车免费停放标志。这一系列举措,真正将“双拥文化”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
组织拍摄《双拥花开》《骨笛奏响胜利音》等一批双拥精品力作,编印《致敬英雄》双拥宣传画册;开展“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开展国防教育“五进”活动,宣讲60余场,受众10万人次;打造“兵支书”漯河选育模式,2023年,全国兵支书培训班在漯河成功举办;组建“戎耀沙澧”老兵宣讲团,已开展100余场宣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国防共识,串起家国同心圆。
强化服务确保双拥工作高效规范
“要追就追解放军,他们才是大明星。”这是双汇连锁店工商联大厦店店长李会兵的崇军告白。她介绍,全市50多家双汇连锁店,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九五折优惠。
截至目前,漯河市已举行六批拥军优待合作单位签约仪式,为69家单位授“拥军优待合作单位”牌匾,涵盖医疗健康、交通出行、餐饮住宿等10多个领域。
漯河市持续开展“阳光安置”,近年来接收的转业军官全部安置到党政机关和政法部门,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央企国企和财政全供事业单位。成立全省首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为退役军人量身打造60大类专属岗位,制定30余条就业创业优待政策。
漯河市还设立关爱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金,解决困难退役军人燃眉之急,高质量完成优待证申领和光荣牌悬挂工作,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创新引领打造双拥工作漯河品牌
“尊敬的漯河市委、市政府,亲爱的父老乡亲:你们的问候关怀我们已全部收悉。我部官兵向你们及广大父老乡亲致以最诚挚的问候!”2020年3月,一封来自卫国戍边英雄王焯冉所在边防某部的感谢信发至漯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近年来,漯河市与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结对共建,开展“情系边海防”系列活动,先后10次向王焯冉所在部队寄家乡特产,送去了中原父老的关爱。
“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漯河市坚持21年开展绿色春风行动,连续19年救助家庭困难的驻漯官兵,创新开展“情定沙澧缘定军营”青年联谊、双拥主题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在全市设立106个“五朵金花”工作室,先后与967户退役军人家庭开展结对帮扶,双拥元素融入舞阳农民画……这些新风貌新气象,成为漯河大地的一张张崭新名片。
军地联动谱写双拥工作时代华章
清晨,伴着嘹亮军号声,“杨根思连”所在部队漯河某营区大门缓缓开启,车辆沿着新铺的拥军路驶出。这条长170米、宽28米的道路,正是漯河市的一份拥军答卷。
部队有期盼,政府有作为。在漯河,这样的生动案例不胜枚举。驻军某部建设新营区,市政府及时修建开通集中供暖管道,保障官兵日常生活和部队战备训练。驻漯某部意外大面积停电,漯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会同供电、城投等部门排查抢修。漯河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常态化开展涉军维权“四心”活动,用真情擦亮拥军崇军名片。
部队官兵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扎实开展拥政爱民“五个工程”,为地方做好事、办实事,积极参加抗洪抢险、乡村振兴等。今年,“城舰共建”取得新突破,海军漯河舰交接入列,漯河舰官兵代表来漯开展一系列双拥共建活动,“城舰一家亲”的生动局面不断巩固。
在新的征程上,漯河军民将同心合力,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不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共同创造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更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