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君 陈晨 龚鸣 张梦源
从《诗经》里流淌出的淇河有多诗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幅丹青画卷。
李路选择在“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发源地驻足,脚下是明朝重修的淇水关古石桥,走过斑驳石砖,如同穿越时光。作为鹤壁市水利发展中心综合科科长,他黝黑的皮肤,见证了10多年来的无数次巡河。
盘石头水库,总工程师王雷乘坐着检测船“盘龙一号”破浪前行。这位扎根一线近20载的水利工程师,早已将这片烟波浩渺化作移动办公室。
土生土长的鹤壁人王建平则坦言:“小时候就在淇河里捕鱼摸虾,如今,河水又回到记忆里清澈的样子,挺有诗意。”他现在跟人合伙经营一家临河民宿,民宿也有个诗意的名字——雲水柒栖。
透过李路、王雷、王建平的诗情画意,可以窥见淇河这条中国唯一以诗命名的“诗河”,也是一条“生态河”,其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以上。
然而,淇河也遭遇过发展之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季节性断流、生态退化及工农业污染的阴云时常笼罩。
淇河全长176公里,一半流淌在鹤壁境内,面对生态警钟,主动担当的鹤壁敢为人先:
专为一条河设立机构——2002年,成立淇河综合开发指挥部;
专为一条河立法——先后于2003年、2011年发布政府令,划定三级红线,并于2021年正式实施《鹤壁市淇河保护条例》;
专为一条河铺满智慧之眼——今年5月,101路摄像头安装完毕,“智慧淇河”覆盖鹤壁段全流域;
……
多年探索实践,鹤壁人民守护母亲河,让淇河成为海河流域唯一流经人口密集城区而未受污染的河流。
8月4日,鹤壁市幸福河湖(淇滨段)淇河视频监控大屏上,河道生态、巡查状况一览无余。
“日常巡查从纯脚力变成智慧眼加持,一旦发现非法施工、捕鱼等问题,实时告警。”李路展示着手机里的APP,“随时随地全线巡查,工作高效,响应迅捷,管理智慧化。”
“淇澳青青水一湾”,人防加技防让淇河的水更清。
在盘石头水库,检测船“盘龙一号”缓缓离岸,视线骤然开阔。船载水质检测数据采集系统每小时自动取样,实时监测更新,样品中的溶解氧浓度、pH值等关键数据在屏幕跃动,如同跳动的生态脉搏。
“淇河流到咱盘石头水库就算进了鹤壁,盘石头水库担负着防洪调蓄和生产生活供水任务。”王雷介绍,水库通过实时监测、封闭管理、增殖放流等方式,确保库区水质持续向优。
源头活水搅动流域经济春潮。李白笔下“流碧玉”的淇水如今“流”出绿色发展的富民之路,生态饭更香。
山水清幽处,雲水柒栖民宿隐于淇滨区大河涧乡七里沟风景旅游区。拾级而上,步入民宿大厅,一方石槽为茶几,小鱼游弋其中。在二楼餐厅,推窗即见淙淙淇河和峭立山崖。“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在如此美景中享受美食,精致却也价格不菲。
路途遥遥、定位高端,节假日为何仍爆满?“山好水好人也好。”民宿经理王建平脱口而出。
他说,堵车了,村民自行疏导;见到垃圾,村民随手就捡,“金饭碗、银饭碗,不如守好自己的生态碗,如今人人都把淇河当成心头宝”。
“淇水汤汤”见证着因煤而兴的鹤壁转型发展,迎来向绿向新向美的第二春。
产业更绿。煤炭产业占比曾高达90%的鹤壁,重污染、重化工产业退出支柱产业序列,以商业航天、镁基新材料、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行业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更新。位于鹤壁科创新城的鹤壁卫星智造产业园,中科星云智能制造生产线上机械臂不停舞动,企业正运用智能化设备制造卫星数据方舱。如今,鹤壁“摘星揽月”布局新赛道,卫星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
生活更美。李路发现流域水鸟越来越多,王雷在盘石头水库多次偶遇灰鹤,王建平常在朋友圈发出“来玩水吧”的邀请……
淇河两岸,飞鸟云集,鱼翔浅底,大天鹅等40余种珍稀候鸟来此越冬,沿淇53公里步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诗意淇河,未来可期。
对话20年
立体治理 生态惠民
□鹤壁市水利发展中心(市淇河生态保护中心)主任 白永清
鹤壁市以防范水污染为突破,统筹推进河道治理、两岸绿化美化提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实施截污纳管、淇河绿化提升和生态惠民提升三项工程来综合治理。
在具体实施中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把污水管网全部接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确保淇河水质不被污染。同时对水际岸边、河道荒滩以及目之所及的堤岸荒山分期分批进行生态绿化,形成了乔灌草、花篱藤立体配置绿化带,以此净化淇河水质,同时也提升景观品位。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沿河10余处生态公园、湿地科普馆等项目相继落成,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创建,精心打造了沿淇53公里步道,引导群众在规划场所和范围内活动,有效减少对淇河生态环境的影响,满足群众日常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