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雪婧
调研、设计、改造……9月10日,河南农业大学2023级研究生刘航哲正在忙着进行新安县樱桃农业遗产的景观改造,这一项目刚刚获得第五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河南赛区三等奖。
作为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第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联合培养硕士,刘航哲在波兰完成1年联合培养后,回到河南,加入新安县乡村振兴先导区规划设计项目,将在波兰所学转化为服务家乡乡村振兴的实践力量。
而在河南农业大学校园里,学生刁云翔、丰晨芳作为第三批联合培养硕士,正整装待发,将于本月底前往波兰开启专业学习。
一幕幕场景,正是豫波跨越国界人才培养的缩影。
2022年10月,河南农业大学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资助单位,由该校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申报的《中原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应用型卓越人才联合培养专项》获得资助,是全国高校中获得批准立项的12个项目之一,旨在培养能够统筹规划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文化景观的应用型卓越人才,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为何“牵手”波兰?
“2019年就开始和波兰高校合作,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领域合作机制成熟。”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规划系副主任李华威介绍,乡村振兴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而波兰作为欧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注重乡村发展,实施“农村振兴计划”,在乡村规划、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当地的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在农业、环境工程、生态与景观设计等学科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双方合作既能让河南学子汲取国际经验,又能推动中外智慧融合,为中原乡村发展提供新路径。
根据计划,该学院与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展开核心合作,向该校派遣联合培养硕士、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访问学者。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30余名联合硕士,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国内乡村振兴实践,未来计划拓展至农业技术转移、文化景观保护等领域。
“双方将共建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优势互补,共同解决河南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让豫波合作之花在中原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持续绽放。”李华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