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护电行 守望田野间 ——国网中牟县供电公司秋收保电纪实

河南日报   |   白宇 姬明鑫  |  2025-10-13 10:09:45

  入秋以来,在中牟县的广袤田野上,一群身着红马甲的电力工作者正日夜奔忙,他们守护着从田间地头到颗粒归仓的“电力生命线”。

  清晨五点半,天光熹微。中牟县狼城岗镇北堤村的玉米地里,电工宋师傅的电动车已经停靠在田埂旁,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中牟县供电公司狼城岗供电所的“设备管家”,他今天要对全村12台农业排灌变压器进行特巡。“玉米马上就要收割了,灌溉设备可不能掉链子。”他边说边打开红外测温仪,仔细记录设备运行数据。

  这仅是中牟县供电公司秋收保电攻坚战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原粮仓进入丰收季,一支由党员骨干组成的“光明护卫队”,正以“零距离”服务织就秋粮生产的电力保障网。

  【深夜抢修】黑暗中的温暖守护

  “师傅,俺家水泵突然不转了!”9月初的一天晚上十点钟,一阵急促的报修电话响起。官渡镇种粮大户李国强家的灌溉系统突然发生故障。接到指令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杨仲英男等人迅速赶到现场。

  经过细致排查,故障原因为低压线缆接头因雨水侵蚀氧化导致断线。此时田间积水已经没过脚踝,杨仲英男二话不说穿上绝缘靴跳进泥水,和队员更换故障设备、加固接头。次日半夜两点钟,清凉的井水重新漫过农田时,李国强感激地说:“要是耽误了抽水,俺家这几亩地的花生可至少得减产三成啊!”

  这样的夜间抢修在今秋成为常态。国网中牟县供电公司以共产党员服务队为依托在全县组建了多支应急抢修分队,配备移动发电车、带电作业车等多种装备,24小时护航秋收用电,确保故障不过夜、灌溉不中断。

  【田间课堂】电力知识进万家

  在刘集镇徐庄村的一片树荫下,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小课堂”吸引了众多村民。刘集供电所所长袁艺凡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拿起一个从村民家中换下来的、已烧得发黑的刀闸开关,“乡亲们看看,这‘黑脸包公’就是线路接触不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再晚换两天,可能就要起火啦!”生动的比喻引得大家阵阵笑声,也在笑声中记住了安全要点。

  为了让深奥的电力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牟县供电公司创新推出“三个一”服务模式。一本图文并茂的《秋收安全用电漫画指南》,将枯燥的操作规程变成了老汉都能看懂的“小人书”;一支由青年党员组成的先锋队,把课堂搬到地头、设在村口;一场场互动式的小课堂,在问答间将安全用电的种子深植人心。目前已开展活动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100余份。

  【数字赋能】指尖上的贴心服务

  在国网中牟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着实时用电数据。“我们依据实时数据精准预测农业负荷变化,随时调整供电方案,全力保障农产用电。”调度班长马娟娟指着屏幕介绍,通过大数据分析,他们提前对17条农业专用线路进行增容改造,新增变压器4台,确保秋收期间日均供电能力全面提升。

  线上服务的升级同样暖心。通过“网上国网”APP,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用电申请、故障报修等业务。针对老年群体,党员服务队还手把手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智能终端,真正实现“一次都不跑”。

  【政企联动】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保电攻坚战,从来不是供电公司的“独角戏”。在中牟县农业农村局的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联席会议正在进行。国网中牟县供电公司专业人员与农业专家们热烈讨论:“根据今年玉米晚收的特点,建议对南部乡镇供电线路进行动态增容。”

  这种政企联动的模式,让供电公司与农业、气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召开秋收保电联席会,共享种植面积、灌溉计划等关键数据。在此基础上,为粮食产区量身定制保电方案,将电力保障延伸到每个生产环节。

  从晨曦微露到万家灯火,中牟电力人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匠心守护光明。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32条农业主干线路检修,消除隐患476处,新增临时用电点63个。

  夜色深沉,国网中牟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的数据大屏依旧明亮,与田间巡线员手电的微光遥相呼应。从智能精准的调度到泥水中的紧急抢修,中牟电力人用坚守诠释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秋收接近尾声,但电力护航乡村振兴的征程永不停歇,新的篇章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白宇 姬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