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敏 本报通讯员 卢莎莎
10月15日,秋雨连绵不绝,位于濮阳某粮食烘干车间,机器昼夜不停轰鸣。满载金黄玉米的运输车在厂区往来穿梭,经过脱粒的粮食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入烘干区。在电力驱动的大型烘干设备持续运转中,曾经困扰农民“看天晒粮”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濮阳市下辖的粮食主产县区,多家农业合作社和粮食烘干企业正开足马力应对今年的特殊天气。在范县辛庄镇一处烘干基地,烘干设备正满负荷运转,潮湿的玉米经过烘干处理,水分就能达到安全储存标准。
“这几天每天收粮量都在七八百吨左右,我们的设备24小时连轴转。”基地负责人赵峰指着轰鸣的机器介绍,“多亏供电公司保障有力,我们才能放心扩大产能,现在日烘干能力达1000余吨,服务周边十几个村的农户。”
面对持续降雨对秋粮归仓带来的严峻挑战,国网濮阳供电公司迅速启动应急保障机制。工作人员主动对接辖区内所有粮食烘干企业、合作社及加工点,建立“一对一”服务台账,安排专属客户经理提前掌握用电需求,量身定制供电方案。
“我们监测到近期烘干企业用电负荷大幅攀升后,立即组织保电服务队上门服务。对使用大型电烘干设备的企业,加强用电设备巡视检查频次,同时开展安全用电指导,协助用户全面排查用电隐患。”濮阳供电公司营销质量管控班班长张德旺说。
在濮阳县清河头乡的一处烘干点,供电员工冒着细雨检查供电线路。“这条线路是专供烘干设备使用的,我们要确保每一个接头都牢固可靠。秋粮烘干一刻不能停,我们必须把服务工作做在前面。”正在作业的供电公司员工仔细检查着开关柜。
“有了可靠电力保障,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收回来的粮食会发霉变质了。”清河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杨恩福说。
为确保秋粮烘干期间电力供应万无一失,濮阳供电公司多措并举,针对秋粮烘干用电需求,开辟“报装绿色通道”,简化报装流程,压缩接电时间;依托“村网共建”服务点、网格化服务等方式,主动上门收集用电需求,一次性告知报装资料与安全要求,确保农户、合作社“快接电、用好电”;严格执行“先复电、后抢修”原则,增强雨天抢修力量,确保报修渠道24小时畅通,及时响应农户烘干、加工等用电诉求。结合阴雨天气特点,通过微信群、村广播、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安全用电知识、触电急救措施,增强农户安全意识,防范因临时用电不规范而引发事故。
“粮食烘干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更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将持续做好秋粮烘干电力保障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濮阳供电公司负责人表示。
在供电公司的全力保障下,濮阳市各地烘干企业正加足马力运转。随着一车车粮食送入烘干设备,农户们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金黄的玉米在烘干塔中翻滚,可靠的电力正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丰收,照亮了从“丰收在田”到“丰收在手”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