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市民在郑州市一家服装店内挑选衣服。本报记者 王铮 摄
记者 孔学姣
5月16日中午,宋文玉正坐在门口的板凳上,眯起眼给靴子装拉链。“老宋,最近咋样?”路过的郑州市中原区市场监管局汝河路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聂磊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58岁的宋文玉是漯河人,身有残疾,行走不便。去年他在郑州市中原区接手了一家擦鞋店,需要办营业执照时,不识字的他不会网上办,经人指点来到了不远处的汝河路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帮他办好后还把执照送到了他的小店。从那以后,他把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当成了全部,小店也收拾得干净利落。
2020年之前,宋文玉在漯河干了多年修鞋生意,后来又到深圳开起了早餐店,最后又辗转来到郑州干起了老本行。这家店一开始生意还不错,但去年夏天的暴雨,水流涌进了店里,宋文玉艰难地把所有鞋子转移到高处的架子上,但他赖以出行的三轮车却被淹了个透。
水退之后店里停水停电,没了三轮车他也回不去家。汝河路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陈菊红见状,给他送来了矿泉水和方便面。当时宋文玉甚至连好心人的姓名都不知道:“一直把那些矿泉水喝完了,自来水才来,真是帮大忙了。”
前不久,他的营业执照该年审了,陈菊红又主动上门年审,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街坊邻居也常搭手帮忙,还主动要在我这儿充值会员卡,不少人没消费完就又来充钱。附近小区的物业也常说东西放不下了可以放在他们那儿,这些都让我心里暖暖的。”宋文玉说,以后生意会越来越好,有政府和热心市民在,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小店存放着8个文件夹,里面挨个排列着会员卡,编号已经排到了3281号。有些会员是前任经营者留下的,尽管收钱的不是宋文玉,他也照样“认账”。
好口碑越传越远,宋文玉一个人收拾修鞋摊子时,总有热心人来帮忙。时间长了,他很不好意思,总是开门早、关门晚,因为那时候街上没啥人,能尽量少给大家添麻烦。他说:“越是残疾人,越不能偷懒,要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