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全力打造“桃之都”

河南日报   |   代娟  |  2023-05-10 17:10:09

游客在卫辉唐庄万亩桃花园打卡留念。李超建 摄

通过举办“采摘节”,更多人爱上“卫辉桃”。时静静 摄

“桃王争霸赛”唱响卫辉“桃文化”。吕贵峰 摄

  卫辉桃肉质细密、汁多味甜。当地李源屯镇前白河村盛产的玉隆桃,在清朝时被奉为贡品,乾隆皇帝赐名为“玉隆号”。卫辉市位于太行脚下、卫水之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寒暑适中,适合桃子生长。如今全市桃树种植总面积近4万亩,拥有蟠桃、水蜜桃、油桃等70多个品种,成熟期从5月持续至11月份,月月有鲜桃上市,形成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产业融合化的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代娟 本报通讯员 李娟 尹耀彬

  初夏时节,卫辉市唐庄镇的万亩桃园绿意融融。繁花落去,一个个小小的毛桃迎风生长。

  桃产业是卫辉市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近年来,该市依托卫辉桃“名特优新”农产品的金字招牌,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贯彻新理念、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致力发展优质桃、高端桃,全力打造“果之首、桃之都”的品牌形象,以“桃经济”铺就乡村振兴路。

  久负盛名,卫辉桃荣膺“名特优新”

  卫辉桃出名可追溯到清朝。卫辉桃肉质细密、汁多味甜。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雪白庄的苹果油城的梨,白河的仙桃不用提。”卫辉市李源屯镇前白河村盛产的玉隆桃,在清朝时被奉为贡品,乾隆皇帝赐名为“玉隆号”。

  “卫辉的气候特别适合种桃子。”卫辉市桃产业办公室主任尹耀彬介绍,卫辉位于太行脚下、卫水之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寒暑适中,为桃子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

  如今,卫辉全市桃树种植总面积近4万亩,桃产业主要分布在唐庄镇、孙杏村镇、顿坊店乡等地,有蟠桃、水蜜桃、油桃等70多个品种,成熟期从5月持续至11月,形成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产业融合化的良好局面。

  种好桃,更要卖好桃。当地抓住鲜桃盛产黄金期,设计宣传牌、包装箱,提升桃产品形象,加大线上推广力度,与顺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桃产品流通体系,多渠道助力卫辉鲜桃进驻电商平台和终端市场,拓展卫辉优质鲜桃营销网络,打响“卫辉桃”品牌,让更多的卫辉桃飞入千家万户。

  以卫辉唐庄镇石屏村为例,这里的品种主要是蟠桃与水蜜桃。该村建有果业交易市场,年产值达30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甚至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日本、东南亚及欧洲。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民消费的形式,借助卫辉特色产品展示展销,纾困惠企,拓展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卫辉桃”知名度,让更多人爱上“卫辉桃”。

  每到桃子成熟时,卫辉市新品种桃产地批发价超过20元/公斤,是普通桃产地批发价的3倍以上。2022年5月,卫辉桃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实现了卫辉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历史性突破。

  以花为媒,卫辉桃助力乡村振兴

  3月23日,朵朵桃红渲染了满城春意,由卫辉市委、市政府主办,卫辉市委宣传部、卫辉市文旅局、唐庄镇政府承办的卫辉市唐庄镇第26届桃花节开幕。一团团、一簇簇桃花热情迎客。

  每年3月底到4月初,正是桃花盛开之时。在唐庄镇,1万多亩桃花竞相绽放,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吸引周边群众和外地游客前来打卡观赏。

  桃花节期间,每日安排文艺演出,同时设置非遗表演展示区、桃源诗词朗诵区、唐庄镇变迁展示区、地方风味小吃区和儿童游乐区等,吸引游人纷纷打卡桃园。

  卫辉市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既是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宣传推介卫辉的重要窗口。自1995年举办首届桃花节以来,卫辉唐庄桃花节已经举办了26届,通过举办桃花节、采摘节、赛桃会、丰收节等一系列活动,树立了卫辉桃的良好品牌形象,唱响了“桃文化”,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赏花游玩,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厚植卫辉桃文化底蕴。

  从最初的赏花品果、观光旅游,到如今的以花为媒,办节兴业、办节惠民,桃花节已经成为一张宣传卫辉、展示唐庄的名片,展现了和谐富美的乡村风貌,形成了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搭建了乡贤返乡创业、服务家乡发展的良好平台,以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卫辉创建了以桃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高质高效设施农业。目前在产业示范园范围内种植新品种桃树8000亩,建设桃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通过“农民入股带动、订单农业带动、园区务工带动、桃产业扶贫带动”四大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让当地农民充分享受桃树种植、产品加工和销售带来的增值收益。

  科技兴桃,卫辉桃品质全面升级

  如何将卫辉鲜桃打造为优质桃、高端桃?近年来,卫辉市坚持落实“二马”机制,实施“科技兴桃”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桃产业发展,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引进推广新科技、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全面提升桃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

  2019年,卫辉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市果树研究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专家团队,发挥郑果所科技创新优势,为本地特色林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鲜桃为主业,双方在高档果生产、技术培训、品牌培育、市场销售等方面深度合作,并在孙杏村镇设立200亩的果树研究基地,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

  郑果所每月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会,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指导桃农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经营、现代化生产。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推广新品种,引进桃树主干型密植栽培、果园生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使卫辉市的桃种植产业向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增加种植户经济收益。

  双方合作以来,先后推广中蟠系列蟠桃、风味系列油蟠桃、黄金蜜系列黄肉桃、中桃系列白肉桃等新品种30多个,推广面积近万亩,使卫辉市桃品种搭配更加合理,品质全面升级。

  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和培训,卫辉市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围绕桃产业组建专家团队,走“市校联合”“市企联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卫辉桃产业发展制定生产规划,进行技术指导,推广研究成果,创办一批教学基地、科研基地、实习基地、创业基地。

  卫辉市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涉农企业入驻,为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园创建的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有利条件。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奖补种植新品种优质高端桃,助力桃产业发展,协调财政资金支持新品种桃示范区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桃树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现代桃产业集群。

  该市组织建设银行卫辉支行和卫辉市中原农险公司,为农户提供富农产业鲜桃贷服务和桃产业保险服务,缓解农户资金压力,大幅降低种植风险,为百余家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型种植户提供低息贷款和保险服务,支持桃产业发展。

  卫辉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持续发力打造优质桃、高端桃,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果”,助推乡村振兴。同时,进一步把桃园做美、把美丽乡村做靓、把主导产业做强、把发展环境做优,努力让卫辉成为文化旅游的胜地、生态农业的基地、产业发展的高地、投资创业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