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杞县大蒜北京推介会现场。
2023杞县大蒜北京推介会现场。
蒜农喜笑颜开。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黑蒜产品。
“杞县大蒜”已经形成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研发的完整产业链条,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产量90多万吨,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位居全国县域第一;年交易量达200万吨,交易金额110亿元。杞县被评为国家级出口大蒜质量安全示范区,拥有河南省最大的大蒜电子交易基地,年网络销售大蒜达14.5万吨,交易额超9亿元。
□本报记者 龚砚庆 本报通讯员 刘慧敏
“五一”前后的杞县乡村,一望无际的蒜田满目青绿,蒜农们正忙着抽取蒜薹。他们挎着编织袋,拿着特制的工具,弯腰、截取、提拉、收纳,一根根新鲜的蒜薹被整整齐齐地收进了编织袋里,蒜农们也在春光中“蒜”出好日子。
据了解,杞县已打造大蒜生产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300余个,每亩大蒜年收入超5000元,务工人员每个蒜季可收入上万元。近年来,“杞县大蒜”已经形成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研发的完整产业链条,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产量90多万吨,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位居全国县域第一;年交易量达200万吨,交易金额110亿元。杞县被评为国家级出口大蒜质量安全示范区,拥有河南省最大的大蒜电子交易基地,年网络销售大蒜达14.5万吨,交易额超9亿元。
大蒜产业,“蒜”出了一条富民强县致富之路。
扩群增量 夯实产业基础
杞县地处豫东平原,大蒜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大蒜之乡”。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与当地特有的气候、土质条件相结合,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杞县大蒜。杞县大蒜以品质优良、个大色白、肉质细腻、味美香辣、营养丰富著称。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引导下,杞县部分村子开始大力发展蒜产业,到2000年前后种植面积约20万亩,再到如今常年稳定在70万亩。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蒜农齐心协力搞生产,推动杞县大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通过采用“区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模式,杞县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社会化服务等措施,大幅提升大蒜产量和品质。
目前,杞县大蒜已经成为群众致富的“金疙瘩”,种植区域涵盖21个乡镇,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种植大蒜200万亩。2020年,杞县大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21年,杞县大蒜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为51.56亿元。
“大蒜放在冷库里,能保存一两年,啥时候行情好啥时候卖,就算遇上‘小年’,收入也稳得很。”在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一排排智能化冷库令前来收购的蒜商赞叹。
为了有效规避“蒜周期”风险,杞县利用现有200多家冷藏企业,形成了以云仓一号、云仓二号为中心的大型现代冷库集聚群,并利用现代仓储技术,大蒜冷藏业年储藏能力超100万吨,实现大蒜科学错峰销售,避免了“蒜贱伤农”情况,最大程度让蒜农增收,让企业盈利。
“这几年,杞县蒜农一改过去种植大蒜品种少、更新慢、长期重茬的习惯,选择优新品种种植,同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统一标准,规范出蒜时间、晾晒方式、蒜品型精细加工等,向‘规模化发展、精深化加工、品牌化打造’方面进军,使杞县大蒜享誉海内外。”杞县县长黄宗刚说。
加大投入重研发 增强加工能力
“挖好大蒜防暴晒,通风晾晒四五天;下雨淋湿很麻烦,防止蒜头变霉烂;剪蒜是个技术活,颗颗留茎两分三;根须必须剪干净,品型好看无磨损,拉到市场转一转,一吨多卖四五百元。”杞县城郊乡蒜农刘连峰的一段话,说出了鲜蒜加工的注意事项和好处。
“要提高大蒜附加值,必须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企业参与研发的积极性。”杞县潘安食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李高飞说。
杞县注重大蒜精深加工,链条延伸,先后培育了潘安食品、金地农产品、鸿昌蒜业等80多家深加工企业,形成了蒜片、蒜粉、蒜泥、蒜粒、腊八蒜、糖醋蒜、黑蒜等10多种产品,还研发了大蒜精油、黑蒜酒、黑蒜酸奶等10个创新品类,初加工商品转化率达到99%,深加工能力超过40万吨。大蒜制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5.15亿美元。
多年来,杞县县委、县政府持续实施大蒜富县战略,全力打造大蒜全产业链条,产业效益不断增加。2022年,杞县大蒜产业总产值达242亿元,其中,一产产值约50亿元、二产产值约62亿元、三产产值约130亿元。
“下一步,杞县将加快补链、延链、壮链、强链,促进全要素集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用全产业链思维,引领大蒜产业化发展。”杞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鲁桂芝表示。
线上线下齐发力 提高销售能力
为了能让大蒜卖出好价钱,杞县形成了以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为龙头的交易市场30多个,年均交易量达200万吨、交易额110亿元,占全国主产区交易量的1/3。
目前,杞县有大蒜贸易企业200多家,有9家出口企业获得了GAP认证。杞县持续拓宽大蒜销售渠道,构建“互联网+大蒜”商贸模式,网上交易电商企业87家。如今,杞县有大蒜营销经纪人2万多名,在北京、广州、上海等30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大蒜销售网点。
“为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我们规划建设占地400亩的大蒜加工园区,增加40条大蒜加工生产线。”杞县县委书记戴继田介绍,“一业兴,百业兴。杞县把大蒜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将进一步擦亮‘中国大蒜之乡’这块招牌,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