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河南日报   |   龚砚庆 李宇翔  |  2023-05-10 17:24:00

兰考县葡萄架乡杜寨村的兰考蜜瓜果实累累。

在兰考县小宋镇红薯种植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分拣挖出的红薯。

兰考花生喜获丰收。

  兰考蜜瓜产区位于黄河古道,特殊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兰考蜜瓜的独特风味。兰考蜜瓜呈椭圆形,果皮翠绿,网纹规整,果肉橙黄,细腻多汁,软硬适中,香甜爽口,芳香味浓。

  兰考红薯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产量20万吨。

  兰考花生网纹明显,果仁较大,椭圆形,色泽粉红。生食,口感脆、入口香;煮熟后,回味甜。

  □本报记者 龚砚庆 本报通讯员 李宇翔

  兰考县辖13个乡镇、3个街道,464个行政村(社区),耕地面积102万亩。兰考县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河南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等荣誉,2022年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做强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强县与产业富民的统一

  兰考县紧紧围绕“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持续做强特色产业体系,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蜜瓜、花生、红薯兰考“新三宝”品牌,种植面积分别达3万亩、25万亩、8万亩,形成以优质小麦为基础,蜜瓜、红薯、花生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建成产业发展示范带。围绕育苗育种、食品加工、电商物流等关键环节,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

  持续推进品牌认证。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4592家,发布“拼搏兰考·好产品”甜蜜双子品牌,全县获认证绿色食品117个,有机食品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兰考蜜瓜”“兰考花生”“兰考红薯”),“拼搏兰考·好产品”被评为“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在我省县级层面排名第一,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全国县级排名第一,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建好服务体系,实现服务保障与产业兴旺的结合

  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大学农学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技术优势,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为兰考县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抓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优势,做好先进农技推广示范,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产业服务组。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采取日常技术咨询、上门技术指导、集中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服务,帮助群众掌握农业实用技术,全年累计指导农户6万人次。

  抓好产销对接体系建设。开展对接“走出去”。组织兰考县涉农企业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部农业博览会等各类展会,拓宽兰考县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承办展会“引进来”。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年货大集等活动,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组织兰考县12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展,邀请省内外经销商、采购商约700人和周边市县82家单位、企业参展。

  抓好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财政支农和“政银担”担保贷款新机制,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目前,农商银行、邮储银行已向荣丰金果园等36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8亿元。

  完善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近年来,兰考县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进“龙头企业做两端,农民群众干中间,普惠金融惠全链”的产业增收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村集体和群众融入产业链,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或在产业发展中就业,持续稳定增收。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户将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对外流转或托管给大型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标准化种植,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村集体对流转或托管的土地进行服务获得收入,群众通过“保底+分红”的模式增加收入,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兰考县将积极培育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完善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的产业融合发展链条,提升特色产业经济价值,做响品牌,扩大“红色兰考”“拼搏兰考”“印象兰考”文化影响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让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