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悦
“落后谁都不好受,但是在场上你们怎么能互相埋怨呢?足球是项集体运动,大家一定要团结,一起努力,争取下半场把比分扳回来。”7月18日,当排位赛上半场0∶2落后于对手时,平顶山市湛河区沁园小学的教练买根平,在中场休息时再次告诫自己的队员们要团结。虽然最终他们没能逆转对手,创造自己在“省长杯”的新历史,但买教练还是在赛后第一时间安慰并鼓励了小队员们。
“我觉得一名学校足球基层教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你不能把这些孩子当做追求自己成绩的工具,必须关心呵护他们,让他们提高球技、保持踢球兴趣的同时,真正从这项运动中学到些一生有用的东西。”作为这支校队建队之初的“领头羊”,买根平能用短短几年时间,就把平顶山市湛河区沁园小学足球队,带到了当地小学组连续5年冠军的“霸主”级地位,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在他看来,只有孩子们真正喜欢这项运动,才会认真配合,努力去训练提高自己。当然,买根平也坦言,毕竟孩子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把握好学习和训练间的平衡,他还在摸索之中。
“买教练提到的训练和学习上的时间冲突,也曾是不少小球员家长的顾虑所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出台了很多支持性措施,保障小球员踢球的同时,学习也不会被耽误。看到学习成绩没有退步,孩子们踢球后还懂事知礼了很多,家长们也就放下顾虑,支持自己孩子进行足球训练。”据校长王晓召介绍,作为平顶山市湛河区唯一一所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学校的几任校长都在积极推进足球特色建设,努力打造以球润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育美、以球促志、以球益教的小足球文化。“除了每年两次‘校长杯’校园足球班级联赛,增加学校的足球氛围外,我们还把球队中表现出色的球员,当做榜样进行宣传。针对一些小球员学习上的短板,学校还会专门安排老师‘开小灶’,争取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拿本次“省长杯”来说,王晓召就带着教导主任梁俊伟以及学校校足办主任王勇全程陪同,从生活、学习、训练等方面,全力保障小队员们能赛出风格、踢出水平。
实际上,像平顶山市湛河区沁园小学这样意识到校园足球育人作用,并将其作为特色全力推动的中小学在河南还有很多。7月19日,在开封刚刚闭幕的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生组足球比赛暨2023年校园足球“省长杯”比赛,仅仅初中和小学两个组别,就吸引了来自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78支冠军球队、1800余名校园足球运动员报名参赛。河南省校园足球发展伊始就提出的“育人为本、重在普及、广泛动员、人人参与、夯实基础、逐步提升”核心理念,如今已初见成效,并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的示范典型。
据了解,近几年,河南不断挖掘校园足球内在的育人功能,即“强身健体、掌握技能、塑造品格”,并提出“足球是教育、足球是文化、足球是生活”的响亮口号,以强化校园足球育人功能,改善校园足球育人环境,营造校园足球育人氛围。这方面,在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就有两个很有代表性的成功例子。2022年以足球特长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的谷东明,以及曾随武汉三镇夺得中超冠军的桑一非,他们都在校园足球运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