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了有活动,农闲了到乡里中心理理发、练练字,娃们不出村也能看图书,日子真不赖。”10月30日,在洛阳市嵩县黄庄乡王村村乡里中心,64岁的村民司马根打开手机相册,激动地和朋友分享着安逸的乡村生活。
如何实现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嵩县以“7+N”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打造集“富民”“悦民”“亲民”“惠民”“便民”“乐民”等于一体的乡里中心综合体,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乡里乡亲的能力,把群众的“心愿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车村镇天桥沟村引进经营主体,免费培训留守妇女手工制作竹编、毛线制品、剪纸画等工艺品,推进合作经营,打造“家庭手工作坊”;城关镇叶岭村结合丹参产业,与专业研学机构合作,因地制宜将乡村采摘游、婚纱摄影、中药材研学等文旅元素融入乡里中心建设;饭坡镇洛沟村结合优势资源,打造亲民露营地,开展农家菜烹饪、民宿管理等技能培训,今年接待游客达2万余人,带动30余户群众月均增收1000余元;陆浑镇陆浑村以陆浑戎为切入点建设陆浑博物馆,整合村内运营资源,建成亲子游乐园、精品民宿、露营地等,实现可持续运营……
嵩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柯楠介绍,按照洛阳市委“151”“4+2”工作部署,嵩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运营为抓手着力推动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县乡里中心充分融入乡村运营理念,布局建设党群服务、便民生活、旅游接待、富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运营六个中心,着力推动党建、产业、服务、文化、健康、养老等各类服务进乡村。
该县还持续加大“五星”支部创建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林药烟牧菌蚕油”等特色产业,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高标准打造桑蚕养殖、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基地,创建桑蚕小镇、丹参小镇、柴胡小镇。截至去年年底,嵩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6万亩,蚕桑达2.3万亩,食用菌稳定在1.5亿袋,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28万只。该县计划在3年内打造农村综合服务社(农丰市场终端站点)100个,打通经营服务进村的“最后一公里”。(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吉小平 通讯员 聂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