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古国凡 魏二涛
“老哥,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特色产业,种的东西要想在市场上卖个好价格,光种好管好不中,必须品种好、品质优。你先把瓜棚地整整、打好畦,等几天我联系好优质西瓜种苗,早点种上,到端午节前就能上市。”“刘书记,你说咋干就咋干。”春分刚过,走进襄城县范湖乡凹郭社区农民孙占清的大棚,驻村第一书记刘阳和孙占清聊得正酣。
2022年12月,刘阳受组织委派,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来到凹郭社区,成为驻村第一书记。上任伊始,他就紧盯前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目标完成情况,到党员群众家走访。当他了解到大棚承包户孙占清正为优质西瓜种苗犯愁时,主动找孙占清,从此他便和孙占清成了朋友。
2023年春节刚过,刘阳一边联系瓜苗,一边帮助孙占清铺膜栽种。由于栽种时机好,管理科学到位,端午节前,一棚棚西瓜长得又大又甜,很快销售一空,每亩收入1万多元。
作为高级农艺师,刘阳一直在琢磨如何提高大棚综合利用率。大棚西瓜收获后,他组织了一批瓜农,一起谋划如何种番茄、辣椒、豆角、菠菜等二茬蔬菜,使得综合亩产值达到2万元。
去年开春,刘阳通过考察市场发现,村民种一亩普通玉米收入才1200元,如果发展鲜食玉米,亩收入可达4000元。于是他跑到省农科院,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郑白甜糯3号、农科糯336号、万糯2000号、紫甜128号等鲜食玉米。随后,他找到村里的种植能手孙春和:“在你的5亩地里试种鲜食玉米?挣钱了是你的,赔钱了是我的。”孙春和说:“有这好事儿?咱就试试!”
说干就干,刘阳不仅帮助农户联系种子,还常到田里观察玉米生长情况,请农科院专家提供施肥、除草、防虫、采收方面的技术指导,到收获季,试验田亩产玉米3000多穗,个个穗大粒饱,口感香甜软糯,亩收入达5000元。孙春和逢人便说:“刘书记给俺找到了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常能看到刘阳的身影。去年麦收后,张战烈等4个种植大户主动种植了“豫谷18”谷子。可谷子刚出土,就遇到高温,刘阳与村干部积极帮助村民抗旱,谷苗总算长了起来。
谷子关键生长期连遭大雨,刘阳和干部群众一起挖沟排水,用水泵抽水,扶倒伏的谷苗,经过数天奋战,20多亩谷子保住了。收获时,金黄的谷穗尺把长,平均亩产400多公斤。
“刘阳不仅帮农民搞特色种植,还带出了好班子,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情怀。”范湖乡党委书记李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