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本报通讯员 张雯博
5月28日,在范县陈庄镇肖庄村党员活动室,该村党支部书记肖永清拿起手机与远在广东省云浮市的本村村民李现春进行视频通话,询问他在外的工作情况,“你是‘老焊将’,在外多带带咱村里出去的电焊‘新人’。家里一切都好,放心!”
肖庄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电焊村”。据肖永清介绍,肖庄村的电焊队伍在边疆参与国家重大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村里掌握30多种电焊技能的工人不少于10人,参加过中缅、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工人已超过30人,现在还有很多村民在家苦练电焊技术。
肖庄村的“致富经”,离不开镇里大力实施的“技能强村”规划,也离不开本村村民李现春、肖清录这样的“老焊将”的“传帮带”。
李现春原是中原油田一名电焊技术工人,早在2000年就掌握了代表焊接技术发展新趋势的半自动下向焊技术。当时正值国内天然气与石油项目建设的加速期,能干好下向焊的焊工在市场上较为稀缺,李现春参与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工程并获得了可观收入。
故土情深。李现春作为在外游子,一直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一人富不算富,要为大家谋出路。”李现春说,农闲时,他把不少老乡介绍到他所在的工地。老乡们先在工地做普工,闲暇时,他就倾囊教授他们电焊技术,等他们入门后,再为他们联系电焊培训班快速考证。
一年又一年,外出和李现春一起打工的肖庄村人个个月收入过万,“电焊村”的名头也越来越响亮。为方便更多村民学习市场上热门的电焊技术,李现春又鼓励掌握30多种电焊技术的肖庄村村民肖清录,在家门口办起电焊培训班。村民们从培训到考证,从水暖管道焊接到油气管道焊接,每一步都有肖庄村的“老焊将”指引、介绍和带领。现在,肖庄村及周边村镇的电焊工已有70余人。
为让外出的电焊工安心工作,肖庄村“两委”在农忙季节,组织党员积极帮助留守人员联系机械、抢收抢种。平日里,老党员经常联系外出人员,了解工作状态,讲讲村里与家中情况,让他们在外安心;年轻党员时不时与留守人员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让邻里守望成为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