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点亮新城 清水守护万家——河南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走出城市服务升级新路子

河南日报   |   王俊霞 耿浩  |  2025-09-18 18:17:25

航空港区第四污水处理厂(一期)新建工程项目效果图。河南航空港水务有限公司供图

兴港电力员工在对高压开关柜进行定期巡检。陈晓波 摄

  □王俊霞 耿浩 王君可 闫高洁

  在郑州航空港区这片承载着扩大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河南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双重时代使命的热土上,河南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发投集团”)以“民生需求就是行动号令”为准绳,将国企责任深深融入航空港区发展的每一步进程。

  这家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引领”功能定位的国有平台企业,聚焦能源保供与水务保障两大重点民生工程,通过构建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主导的新型电力体系和全链条水务体系,牵引带动八大板块同向发力,既以工程的硬实力托起区域生产生活的基本盘,也以治理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破解诸多发展堵点难点问题,全面推动区域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成为航空港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港发投集团的各项履职担当与创新实践体现的不只是一时的工程攻坚,更是一个国企在推动地方现代化进程中,既能在关键时刻“顶上去”,又能长期耕耘公共服务能力的治理样本——这正是新时代国企以高质量履责回应地方期待的生动注脚。

  政治引领

  筑牢根基凝聚发展力量

  港发投集团党委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公司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组织引领,把牢政治方向。在战略决策、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关键领域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前置研究要求,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此基础上,构建“党委核心引领—支部穿透管理—业务板块联动落实”三级组织体系,选优配强支部班子,推动党支部向业务单元和项目一线延伸覆盖,并同步完善基层党建、党内监督等多方面制度,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

  思想铸魂,夯实理论根基。始终坚持政治铸魂,刚性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融合机制,打造“书记领学、支部联学、党员述学”三级传导链,既注重“坐下来”学文件、悟原理,也注重“走出去”看案例、受警醒。以“主题党日+”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到南水北调渠首、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等参观学习,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与警示教育,切实把党员干部思想凝聚到实现党建强企目标上来。

  阵地固本,守好政治安全。通过经营分析、项目谋划、工作务虚等专题会议,领导班子从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谋划改革举措,精准识别、科学防范、有效化解各类风险。同时,持续加强集团“微、网、屏、栏”等阵地规范管理,构建起责任层层传导、上下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港发投集团党委坚持强根铸魂、固本培元,推动党的组织建设更加健全,理论武装更加深入,政治监督更加有力,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党建工作的全面加强,不仅为企业发展筑牢了坚强政治保障,也为推动航空港区实现绿色发展、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思想支撑。

  主业驱动

  绿电治水赋能城市发展

  港发投集团基于航空港区发展实际,以惠及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战略高度推动资源配置向新型电力系统和全链条水务体系聚焦,带动城市服务、综合保障、资产运营等多板块协同发展,持续助力城市功能升级与区域产业提升,构建高效融合的现代城市服务体系。

  绿电赋能,破解发展瓶颈

  面对航空港区制造业、数据中心等大项目用电高峰频现,以及传统配电网多次满载预警、电网承载压力较大等情况,港发投集团旗下河南航空港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单位,通过多维攻坚,筑牢能源保障根基。

  电网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全力推进试点区域电力基建,累计投资14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5座,敷设电网线路超570公里,形成“双环网+多节点”安全架构,累计售电量19.18亿kWh,保障10万余户稳定用电。

  多能协同“绿色向新”突破。通过搭建光伏与储能联动体系,并网33兆瓦分布式光伏,投运110兆瓦时储能,提升高峰调峰能力,构建区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样板。

  改革红利“精准滴灌”企业。持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在增量配电区域内不断加大新能源布局,通过提升新能源消纳占比,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累计让364户企业受益1161.24万元;延伸投资界面为43户企业节省接电成本2900万元,显著降低企业初期投资,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应急保供“使命必达”担当。截至2024年年底,累计完成中考、高考及全省“三个一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等重大保电任务91次,电网安全运行达2799天。

  治水兴城,铸就水务丰碑

  港发投集团旗下河南航空港水务有限公司秉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促建”理念,承接自来水供应、再生水利用、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生态补水、河道治理等项目,积极探索全域水资源智慧调度模式,初步构建全链条水务体系,全力保障区域水安全,守护生态环境。

  防汛工程“应急代建”破局。在承担河道防汛重大任务时,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零资金的困境,先后研判经营性项目配建河道、EOD项目、包装河道专项债等实施方式,联合城管局创新代建模式,24小时轮班突击,完成第一批河道高路河项目竣工验收,保障兴隆粮库等项目平稳度汛,理清第二批5条河道项目土地组卷等手续办理流程,实现河道项目发标,体现了国企在保障公共安全和重大民生方面的中流砥柱作用。

  水厂建设“科学拆分”提速。为满足航空港区先进制造业片区2025年5月底的刚性供水需求,创新性地提出将项目进行整体拆分实施的方案,按照“原水管道、净水厂、清水管网(分两批)”思路,分阶段、分步骤倒排工期。截至2024年年底,取得项目整体可研批复,完成原水管道选线及初步设计、净水厂选址及初步设计、第二批次清水管网施工图设计,最大化利用国有资本效能,确保有限资源精准投向社会最急需、发展最关键的领域。

  排污项目“容缺开工”攻坚。为保障2025年7月底先进制造业片区的排污需求,面对洧川污水处理厂复工、多项工程并行推进的复杂情况,豫港水务攻坚克难,积极协调各施工单位,于2024年年底成功实现洧川项目完工,并推动第四污水处理厂“容缺开工”,确保片区按时排污,展现出“言必信、行必果”的担当精神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责任担当

  履职尽责厚植发展底色

  国有企业的责任,不仅体现在推动经济效益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上,更体现在能否回应人民关切、服务职工成长、守护绿水青山。港发投集团把践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责任担当既有“硬”绩效,也有“软”温度。

  保障民生,筑牢城市运行根基。无论是保障居民生活用电,还是服务大型考试、保障重大项目、应对极端天气,系统制定保障预案,组织专班推进落实,确保电力供应“零差错”。河道治理和净水工程直接提升了防洪排涝能力和供水保障水平,减少了因自然条件或基础薄弱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可以说,港发投集团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在日常生活中“兜得住”,以安全、稳定、可靠的公共服务诠释了国企守护民生的责任担当。

  关爱职工,凝聚企业发展合力。发展离不开职工,责任也离不开关爱。港发投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用真情服务凝聚力量。通过拓展训练、主题团建、集体研学等多样形式,增进员工沟通协作,提升凝聚力与执行力;深入项目工地一线,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同时,持续开展榜样评选活动,选树宣传各条线先进典型及其优秀事迹,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守护生态,建设绿色低碳家园。生态责任同样是国企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港发投集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导向,把环保理念贯穿工作始终。通过健全“回收驿站—清运体系—分拣中心”三级回收网络,推进资源回收利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统筹推进67公里12条河道治理和生态补水,将供水、污水、再生水、污泥处置统一规划管理,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储能示范,促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为区域“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港发投集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社会、造福群众作为永恒使命,立足自身主责主业,聚焦民生痛点,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完善惠企利民举措、优化城市服务,构建多方联动社会责任共同体,用点滴行动回应人民期盼,以优异成绩书写国企担当,让能源保障更稳、水务支撑更强、绿色生活更优,推动集团成长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为航空港区高质量发展和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