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工工具五金工具生产车间。
□张永恒 陈文河
虞城高新区内,一座座建成的工厂内,工作人员为履行销售合同加班加点;一个个项目工地上,工人为尽快建成投产日夜施工;一辆辆货运车辆,穿过工厂和物流园驶向全国各地;一个个货柜,通过保税物流中心频繁地进出国门……虞城高新区,正散发着无限活力,向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
活力
源自发展模式创新
曾经的虞城高新区,如同内地大部分产业园区一样,依据招商引资落地项目情况,不断调整着自己的主导产业,存在长期发展定位不明朗、企业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不集约、特色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如何打造出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潜力,增强发展活力,虞城高新区一直在努力探索。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最终确定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医药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区中园’为总体框架布局,以‘集合构建功能、集约利用资源、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产业’为基本思路,通过建设标准厂房、仓储中心、冷链物流、科研办公、污水治理、动力站、生产区、生活区等硬件设施,打造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新载体,以此推动我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虞城县县长孙虎说。
目前,虞城高新区内已规划建设了占地405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五金生态城,占地500亩、总投资30亿元的电镀生态园,占地7072亩、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食品工业园,占地600亩、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彩印包装园,占地1200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电商物流园,占地500亩、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医疗健康产业园,占地2778亩、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园,占地650亩、计划总投资26亿元的人力人才园,占地3000亩的商丘综合保税区,占地201亩、投资12亿元的大虞春秋文化园等十大区中园。
随着区中园的逐步建成,发挥了强大的承接转移“雁阵效应”和招商引资“虹吸效应”。五金生态城的生产区、孵化区、双创中心、展示中心、生活区等均已建成,入驻相关项目近百家;电镀生态园全部建设完成,入驻企业78家,包括中航光电集团、中国电网集团、中车集团、海尔集团、江苏云意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电镀链企业,已成为目前我省规模大、镀种齐全、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智能绿色电镀园区;河南金豆子集团、禾豆坊集团、河南豆状元、长沙聚美和豆制品、黑龙江省农垦龙王食品、益海嘉里集团等十几家大型豆制品企业正在陆续进驻食品工业园一期豆制品产业园;电商物流园内已落户韵达、极兔、顺丰三大区域分拨中心,日分拣能力近600万单;浙江舒氏生物科技、上海商玺伟康医药用品、石家庄郑氏纺织品、晋州市科迪纺织品等17个项目陆续进驻豫健医疗健康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园已入驻艾泰智能无人值守洗车机、光伏配件项目等。
活力
源自体制机制改革
在虞城高新区双创中心,身穿职业装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繁忙而有序,精干而高效,他们是高新区各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员工,为项目融资、项目建设、进出口贸易等贡献着各自的才华。
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发展。自2017年开始,虞城高新区就探索推行了“管委会+公司”改革,即将原来由高新区管委会独自承担的职能,改由管委会和新组建的国有及国有参股公司共同承担。管委会承担行政审批、经济管理和企业服务等职能,新组建的国有及国有参股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负责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各类平台和区中园的开发建设、投融资、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
“我们高新区共成立了国有公司1家,国有全资子公司5家,国有控股公司5家,国有参股公司1家,合伙企业2家,这些公司在高新区开发建设和项目融资、招商引资、产业孵化、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虞城县委副书记班春丽介绍。
目前,虞城高新区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已全面承担了五金生态城、电镀生态园、医疗健康园、食品工业园、电商物流园、高端装备园、综合保税区、冷链物流园等专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特别是通过国有控股引入民营公司组建混合所有制平台公司,既充分发挥了国有公司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又用有限的政府资本撬动了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共引入社会资本12亿元,累计完成融资46.43亿元,保证了各大区中园的顺利建设。
活力
源自公共平台支撑
在位于虞城高新区内的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内,商丘通宝食品有限公司业务人员正在办理罐头出口业务。“以前我们出口都是跑到连云港、青岛等地办理通关手续,费时费力费钱,现在保税物流中心就建在我们高新区内,真的太方便了,而且还可以直接办理出口退税,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运输成本、资金周转成本。”通宝食品负责人张存领热情地说。
商丘保税物流中心是由一家公司经营、多家公司进驻、面对全球招商,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向型经济功能型服务平台,2017年10月正式封关运营。今年1—9月份,中心共完成保税贸易约55.84亿元,共申报进出口报关单2463单,进出卡口车次5096次,集装箱1681柜,货物吞吐量4.91万吨。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4650.01万元,同比增长23.29%。目前,在全国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排名第10位,出口排名第4位,强力助推了虞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虞城高新区全面布局基础产业链,构建生产要素支撑体系,除保税物流中心外,还建成了国家工量具质检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表面处理中心、双创中心、区域分拨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可为区内企业提供产品检验检测、科技企业孵化、科技研发、表面处理、进出口贸易、电商物流、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活力
源自科技创新引领
在筑润集团啤匠科技公司内,技术人员正在对智能无人值守洗车机进行控制软件升级。据董事长杨倩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锅炉压力容器封头、智能无人值守洗车机、干混砂浆设备、精酿啤酒设备等。公司建有包括铸造实验室、焊接实验室、耐磨材料实验室等一流的产品研发中心,目前拥有发明专利、计算机著作权13项。在啤酒酿造设备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制定了多项产品标准,目前在国内外拥有大中小客户数千家,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该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应邀全程参与了《干混砂浆散装移动筒仓》行业标准修订的企业,干混砂浆设备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已成为国内干混砂浆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
像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在虞城高新区内还有制冰机冰盘行业的兴良制冷、智能量具行业的邦特工量具、手动扳手行业的友工工具、电动三轮车行业的步步先动力科技、职业装行业的乔治白服饰等。
科技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虞城高新区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企业全力的支持。截至目前,区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研发中心2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智能车间1家、省级智能化制造业标杆企业1家。同时,虞城高新区还与浙江大学河南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建设了虞城工作站,与郑州轻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了智能制造方向的郑州轻工业大学院士工作站虞城分站,与河南大学合作共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虞城县产业研究院等,全力助推科技创新工作。
活力
源自服务体系创新
“自从我们公司被评为A类企业后,虞城高新区对我们的服务管理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只要有什么需求,分包我们企业的管委会领导会第一时间给予解决,比如我们生产的制冷机冰盘有很多零部件需要电镀,为节约成本,我们计划新建电镀作业线,向管委会反馈后,很快就在电镀生态园内为我们安排了电镀车间。”商丘兴良制冷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旭阳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虞城高新区将区内293家企业按各项评价指标划分为ABC三类,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服务管理方式,对A类企业采取有求必应、培优做强,B类企业采取定点帮扶、助力攻关,C类企业采取引导提升或依法退出,实现了企业服务管理的精细精准化,提高了入驻企业的满意度。
虞城高新区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对企业管理服务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将整个高新区划分一个总网格,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网格长;按道路区块划分为6个大网格,由领导班子成员任网格长;按厂区划分为293个小网格,由管委会工作人员任网格长,各网格长对负责网格实行全时段、全口径、全流程服务管理,推行服务下沉,由“要服务”变“送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难点、痛点、堵点,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我县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近200亿元,食品加工产业规模达150亿元,高新区也多次进入全省二十强。相信随着各项创新措施的高效执行和各区中园的逐步建成,高新区发展活力会进一步释放,再用五年,我们高新区就可做到千亿元规模,届时将会成为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虞城县委书记白超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