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丁河镇木寨村猕猴桃小镇航拍。
西峡重点实施乡村振兴“123410攻坚行动计划”,紧紧抓住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西峡县先后跻身我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和乡村振兴引领县。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本报通讯员 范亚康 刘剑飞
“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这朗朗上口的诗句,正是西峡“美丽山乡”的生动写照。这个地处伏牛山腹地的山区县,先后跻身我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和乡村振兴引领县。该县是如何让美景化作乡村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的?
“几十年坚定不移地发展特色产业,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富起来的秘诀。”西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淑华认为,通过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让群众从政策实施中直接受益,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
特色产业夯实振兴基础
20世纪90年代,西峡县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猕猴桃、香菇、山茱萸等特色种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菌果药”已经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4.5万亩,年产量7万吨、产值6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西峡县先后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山茱萸之乡”。
量变引发质变。特色产业发展给群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双龙镇双龙村村民谭秀宝是第一批香菇种植户,几十年的种植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精湛的种植技术,还成为全村的“殷实户”,依靠香菇种植,他盖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西峡县持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拉长产业链条,把8642户脱贫户、监测户吸附在种植、加工、仓储、购销、流通服务等产业链上创业增收,年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三大特色产业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群众收入的70%以上来自“菌果药”产业。
丁河镇简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是西峡最早引种猕猴桃的区域之一。如今,该村猕猴桃林一望无际,不仅为群众增收致
富夯实了基础,也提升了乡村“颜值”。
近几年,简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陆续开展土地流转、改良,打造水肥一体、自动喷灌等高标准种植基地,猕猴桃产业迎来了又一轮升级。目前,简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2400亩,加上年产300万袋的香菇基地,去年两项产业带来人均纯收入超过14000元,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强县富民的基石,西峡重点实施乡村振兴‘123410’攻坚行动计划,紧紧抓住‘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西峡县委书记、县长马俊说。
宜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西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彰显特色、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政策驱动、规划先行,通过创建示范典型,以点带片、连片成面,高起点布局、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整治,集中力量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处置率分别达到95%、65%以上,垃圾焚烧发电率达到100%,实现了从基本面治理到常态化
保洁再到全域美丽的“三步走”。
走进双龙镇后湖村村民杨新轩的家,一面“最美庭院”的红旗显得格外抢眼,小院里绿树红花,洁净又美丽。“每天早上我都将家里打扫一遍,家里干净了住着也舒服。”杨新轩说。
西峡县以网格为单位,采取“支部+党员+网格”的形式,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网络体系,统筹推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聚焦户厕改造、危房改造等领域,引导群众树立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加强美化、亮化、绿化,不断提升乡村宜居度和群众幸福感。去年6月,西峡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绿色发展助推农旅融合
在西峡,丁河镇木寨村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该村依托猕猴桃产业精心打造的猕猴桃小镇已经成为西峡的产业名片,与附近的马头砦抗战历史纪念公园、五里桥镇白庙村民俗文化广场等遥相呼应,形成了产业观光、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乡村旅游产业带。
西峡县坚持农游一体谋划、文旅融合发展,计划总投资40亿元,按照“一区四带多园”的规划布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
建设,依托南阳乡村振兴学院和南阳乡村干部学院等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围绕“百公里猕猴桃长廊”“百公里香菇长廊”“中药材生态种植区”,开发农游线路,将亮点打造成景点,形成了集观光研学、技术交流、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态势。该县先后组织举办了老界岭伏牛山开山节暨万亩花海观赏季、“花开中原醉美孙沟”李花文化旅游节、西峡恐龙遗迹园首届恐龙风筝节、老君洞景区第十二届紫荆花节等系列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走进西峡,赏花观景,品尝文化大餐。猕猴桃小镇、香菇小镇、仲景小镇等特色小镇成为周边群众节假日出游的首选地,有效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一季度,西峡县接待游客161.5万人次,综合收入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29%。
“西峡规划了10个特色突出的产业带,着力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贾淑华告诉记者,在通盘考虑土地、产业、人居和生态等“多规合一”的前提下,西峡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在加速三产融合的同时,按照“一村一景”布局,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升级和文旅品牌打造,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催生出了一道道各具特色的美丽风景。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