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发展 共谋航空未来 ——十年奋飞,郑卢“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再起航

河南日报   |   郭晨  |  2023-06-16 10:13:38

论坛现场,多家企业在SAF“研发—生产—应用”各环节进行了项目签约。

身着崭新涂装的B747-8F全货机。

中国航油载有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专业油罐车。

工作人员正在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号”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本版图片均由姚自力、陈静、李金潞 摄

  2019年全球航空业产生的温室气体

  排放占全球整体排放的1.8%

  约10.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国际航空业务在2020年—2050年期间

  累计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占到

  全球同期总排放的7%

  中国力争到2025年

  SAF累计消费量达到5万吨

  预计2025年

  中国SAF总潜在产能可达205万吨

  供应量届时可达

  中国当年航油总消费量的4.5%

  □郭晨

  昔日“古丝路”的驼铃声声,如今被航空发动机的轰鸣替代,蓝天白云之间,四通八达的航线成为河南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6月14日,在郑州举行的“空中丝绸之路”可持续航油(SAF)发展论坛,嘉宾云集,高朋满座,交流合作,硕果累累。对于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都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在碳减排问题上,中国与世界始终同向而行,努力务实。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号”首航,便是绿色低碳转型的一次新实践。这“一飞”使命非凡,开启了郑卢“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新阶段,即绿色空中丝绸之路。

  该“SAF航班”使用的喷气燃料由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中国航油华南蓝天公司负责运输、掺混及加注。据现场专家介绍,此次SAF加注量为80吨,掺混比例为10%,其指标满足GB6537-2018《3号喷气燃料》,同时也满足JetA-1牌号航空燃料规格“英国国防部DEFSTAN91-091”国际标准,满足ASTMD7566有关SAF的指标要求。同时获得RSB(RoundtableonSustain-ableBiomaterials)认证,这是由瑞士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能源中心发起的“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认证”,符合国际上最高级别的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标准,并且符合欧洲可再生能源指令。“诸令”加身,足以彰显SAF在生产、应用过程中的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

  在论坛上,与会嘉宾纷纷发表致辞演讲,为内陆大省的开放胸襟点赞,为“绿色空中丝路”的未来建言。真知灼见,凝聚共识,坚定信心。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致辞时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度管理、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等全方位参与。未来社会要靠未来能源的支撑,从未来能源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双碳”目标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认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架起联通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要立足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深化产业协同,实现航空产业链条绿色高质量发展。

  空中客车(中国)首席执行官徐岗在发言中说,今年4月,空客公司与中航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将加强中欧双方在SAF燃料的生产、应用及通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空客公司愿同河南航投集团协同共进,利用河南产业优势,共同构建中国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生态链,引领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卢森堡货航维修与工程执行副总裁翁诺·皮特司马首先回顾了卢森堡货航与河南航投集团在过往十年合作中取得的非凡成绩。他表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号”的顺利起航标志着向绿色“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接下来,双方将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同探索更加绿色可持续的航空新模式。

  随后,多家企业在SAF“研发—生产—应用”各环节分别进行了重大项目签约。

  论坛现场还发布了《打造航空绿色能源产业联盟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绿色发展之郑州倡议》。

  《倡议》呼吁,通过开展可持续航空燃料规模化应用示范,构建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发展生态,打造全方位联动融合的航空绿色能源产业联盟,推动民航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供强大动能支撑。

  聊聊SAF那些事儿

  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AviationFuel,SAF)一般指由各种可持续重复获得的原料(生物原料或合成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航空煤油替代品。它具有原料来源多样、全周期碳排放显著减少、无需对飞机/发动机结构做过大改造、可与传统燃料掺混使用等优点。

  为什么要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未来它的发展前景如何?一起来听专家们聊聊可持续航空燃料那些事儿。

  ●航空业为什么要发展SAF?我国在绿色航空领域做出了哪些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的共识。航空排放因主要发生在高空领域,严重影响气候。全球航空业已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将是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加快研发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燃料等可持续燃料,研发适用于可持续燃料的发动机,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已有一些航班试点添加可持续燃料。我国也积极推动绿色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号”首航便是很好的示范。

  ●SAF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国家民航局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孟庆芬:

  供需总量及空间分布不平衡问题。随着全球航空运输市场的恢复和发展,未来五年内为了提高SAF产量,全球需要投建大量生产项目;预计到2026年,SAF产量可能超过25亿加仑,但还是无法满足全球的使用需求。现阶段SAF的生产空间布局也不均衡,在全球范围内现有19家SAF生产工厂,其中15家集中在欧洲;在99家计划建造的SAF工厂中,只有25%位于亚太地区。

  降低生产成本问题。如果全部满足目前每年3亿吨的航空燃料替代需求,同时考虑到每年行业燃料需求按2%-3%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将SAF生产扩增到足够满足需求所需的投资大约为1.45万亿美元。解决投资问题是扩大SAF产量的重要前提,还要对SAF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实施重大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有望降低SAF的生产成本。

  ●中国发展SAF有哪些优势?

  bp航空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王欢:

  第一,中国有丰富的SAF生产原料——餐厨废油目前是中国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来源,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它将成为SAF的主要原料。根据中国SAF路线图的报告,当所有的技术路线和原料都可商业规模化时,中国的原料有可能每年生产4600万吨的SAF,这相当于2050年全球SAF总需求的10%以上。

  第二,中国是世界领先的全球制

  造中心,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具有优势和经验,可以实现SAF生产的进步,这将带来新途径SAF生产的扩大,可以供应国内和全球市场。

  第三,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速度很快,为未来持续增长的SAF,以及绿氢的生产提供了能源需求支持。而绿氢,将成为生产的关键原料,包括可持续航空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