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再造新高峰 ——河南重建省医学科学院

河南日报   |   王大庆 柯杨  |  2023-06-20 11:54:37

  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里,一座“双螺旋展示中心”格外引人注目,其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DNA,白色的楼体相互交织、攀援而上,寓意你追我赶、勇攀高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本报记者 王大庆 柯杨 马涛 李晓敏

  已投产企业42家、引进专业人才约1300人、一批一类创新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坐落在郑州航空港区南部的临空生物医药园,正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实力担当”。

  5月16日至17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我省部分医院、高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6月9日,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带队赶赴临空生物医药园,围绕一个主题深入调研座谈——重建省医学科学院,这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又一重大举措。

  为什么要重建?原来的省医学科学院于1959年建立,其前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分院,64年间虽几经改制,仍难以适应新形势所需。

  未来,省医学科学院与中原医学科学城共融共生,与在豫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辅相成,合力隆起一座有影响的医学科学创新高峰。

  着眼长远的重大举措

  “重建省医学科学院,是河南创新发展的又一个大手笔。”创泰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陈刚很是兴奋。这几天,他正忙着给方方面面的来访人士,介绍新药筛选检测平台运行情况。

  对一家位于临空生物医药园的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更多利好、更大空间;对一座城市、一个大省来说,这意味着医学科学创新体系的重新构建,并以此为动力,带来更为充沛的动能、更高质量的发展。

  重建,势在必行。

  继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后,怎样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第一战略”的引擎更加强劲?

  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怎样补上这一短板,更好满足亿万群众高质量就医需求?

  规模已经在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怎样在转型升级中成为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在洗牌、重组、融合中增活力强动力,成了当务之急。

  重建,谋定后动。

  在创新河南建设这盘大棋中,重建重振省科学院、重建省医学科学院,都是“关键一子”。

  重大决策谋划良久。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医改“五医联动”;多次研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国内知名医科大学,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医学科学起高峰,始终是省委和省政府的心头要事。

  重建,登高望远。

  未来的省医学科学院是什么样?连续的深入调研、座谈、论证,明晰了思路,形成了共识。6月16日,省委常委会会议正式作出决策,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重建省医学科学院,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打造“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创新格局。

  “脱胎换骨,欣欣向荣。”临空生物医药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兵直言,自己对新的医学科学院充满期待!

  为民造福的担当作为

  5月23日,一场“民生味”满满的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省政府与输出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心血管病、精神、妇产区域医疗中心。

  拿老年人主动脉瓣狭窄治疗来说,现在只需无创介入,把瓣膜置换掉即可,这项技术在国内国际都属领先。“对一个人口大省,一项关键技术的创新,会挽救多少家庭!”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感慨道。

  4批、10家,河南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步步为营、绵绵用力背后,一个理念贯穿始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更是应有之义。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有了新方向。

  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河南相继成立10家省实验室,其中2家医学领域实验室颇受关注。院士“天团”领衔,凝练一流课题,基础研究人才、临床人才、技术人才汇聚在一起,瞄准新冠疫苗研发、慢病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领域“火力全开”。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群众满意才是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