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区检察院向群众开展司法救助政策宣传。
□本报记者 周晓荷 本报通讯员 刘涵 祝媛媛
“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地界纠纷、务工纠纷……这些事儿搁哪个村都让人头疼。枫桥工作组来了,跟乡亲们拉家常、摆道理、讲法律,把这些‘家长里短’断得清楚明白,大家伙心服口服。”在记者采访中,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丁庄集社区党支部书记常玉峰说。
常玉峰口中的“枫桥工作组”,是龙亭区人民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益尝试。“我院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联合公安、法院共同成立的枫桥工作组,是对柳园口乡基层法律监督联系点职能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旨在打造化解矛盾纠纷的全科医院和样板工程,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龙亭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姗川说。
发挥联动优势,强化溯源治理。枫桥工作组对内强化司法协作,公检法三家共同组成由一线“法治专家+业务能手+调解高手”的“三加团队”,健全工作机制,坚持“专业执法、专心倾听、专注沟通”工作标准,坚持“源头预防、风险排查、多元化解”“十二字”工作方针;对外积极联动,与24位联络员及“一贤三老”成员一起形成多元解纷合力,在辖区内构建起源头预防、非诉在前、多元解纷、繁简分流、分层递进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践行“枫桥经验”,止纠纷于诉前。深化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对有苗头的矛盾,由枫桥工作组成员“抓前端,治未病”,通过及时沟通,精准把脉问诊,再给当事人对症开方、靶向治疗,最终就地化解矛盾;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通过矛盾纠纷化解联动,修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4月,柳园口乡某村村民因土地界限发生纠纷,检察联络员联合枫桥工作组一同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借助“一贤三老”联络员人情纽带打开心结,由“三加团队”释法说理耐心调解,促使双方换位思考,各让一步,握手言和。
减轻群众诉累,促办案高质效。枫桥工作组通过与案件当事人话家常、谈心事,综合运用情、理、法等手段解决争议问题,努力推动双方当事人彼此让步,腾出协议空间;对于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刑事案件,由枫桥工作组搭建调解平台,并与检察机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对不起诉、刑事和解制度、繁简分流制度相衔接,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今年5月,枫桥工作组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引起的轻微刑事案件,日前龙亭区检察院依法对该案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
运用联合力量,深化溯源治理,既治“已病”又治“未病”,枫桥工作组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