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河南日报   |   王平 张大威  |  2022-11-04 12:57:31

许昌城市中轴与芙蓉湖一角。许世范摄

  王平 张大威

  时间,记录奋斗的足迹,也见证发展的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量”到“质”的历史性转变,规划体系趋于完备,城市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发展坚实有力,生态环境优美宜居,一座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现代新城华丽蝶变、绚丽绽放。

  非凡十年——

  新区精彩蝶变

  驱车驶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道通衢、交通便捷、工厂林立、环境优美,处处充满活力与魅力。

  一路走,一路看:芙蓉湖碧波荡漾、鱼儿嬉戏;中央公园绿树葱茏、碧草如茵;环芙蓉湖商务楼宇拔地而起、气势如虹;城市道路框架持续拉大,各项建设如火如荼……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完善功能、有序建设、适度超前、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对主中心7.6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土地一级整理,对核心区和东扩区待开发区域进行片区综合开发运营,建设“十纵八横一环”62公里的城市主干道,基础设施能力持续增强。初步统计,全区共建设196公里雨污水管网、2座变电站,投放160辆公共自行车,开通8路公交,建设76个5G基站,为发展厚植根基。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示范区高质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河畅、水净、岸绿、景美“一湖两河”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累计新增绿化面积约196万平方米,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见景”,尽享家门口的生态“红利”。

  “城”之变,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节拍,如今的示范区,财税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区域价值潜力日益凸显,承载服务能力日趋完备,既是产城融合、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家园,也是支撑许昌未来发展的明日新城。

  创新驱动—— 产业提档升级

  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位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黄河鲲鹏科创基地,是华为公司参建的中原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算力平台一期建设规模为100P人工智能算力,相当于每秒十亿亿次的计算速度,未来将达到300P的计算能力,推动公共算力更好地惠及产业、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治理。

  从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到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示范区坚持创新驱动、项目为王,凝心聚力谋发展,深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产业,全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引擎,全区生产总值增长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位于许昌市前列……

  2022年以来,示范区专门谋划实施了制造业“12520”行动计划、服务业“1+2+N”行动、高企培育计划、“339”招商引资计划等,取得了较好成效。前三季度,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2.6%,研发投入覆盖率达到81.5%,在许昌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推动许继仪表、许继风电、卷烟厂、烟机等国企抓住新一轮发展的“抢先点”,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技改项目规模累计达10亿元以上;许昌科技大市场、“国字号”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资源已经实现聚集,运营体系已建立,进一步集聚了创新发展新优势。

  数字无声,却最动人。2022年前三季度,示范区发展“硕果盈枝”: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约13.09亿元;累计签约项目23个、合同总金额76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达到16个,总投资61.8亿元;积极推进“园区+基金”招商模式,园区新落地企业10余家;先后成功获批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园区、软件产业园区,进一步增强了高质量发展创新动能。

  聚焦民生—— 人民和谐幸福

  看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要看高楼大厦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灯火拼成的“地平线”。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秉持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示范区拿出黄金地块开工建设安置小区,先后新建成回迁安置社区4个,回迁总面积达85.38万平方米,累计回迁群众3350户10720人,其中在建安置小区3个,设计安置群众达1万余人。2012年以来,新建并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9所,新增学位9270个,在建中小学、幼儿园5所,预计新增学位3870个。

  今年秋季,落户示范区的中原科技学院迎来了首批大学新生。这座建筑风格由清华大学知名教授整体设计,硬件设施全省一流的大学,到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万人,不仅对许昌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集聚具有重要意义,更将为河南乃至全国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同时即将规划建设的和协医院、示范区人民医院等,都在为人民幸福生活增色。

  城乡发展一体化,离不开乡村美如画。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先后投入1000万元对17个村(社区)进行综合整治,使广大乡村呈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

  党建引领—— 基层基础更牢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示范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行“党建+”模式,使全区上下风清气正,党员干部实干争先,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成为示范区健康快速发展的“脊梁”和坚实根基。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示范区党工委第一时间下发《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的倡议书》《示范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招募令》,全区76个党组织、1500余名党员干部、300余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在交通卡点、临时隔离点等关键部位,在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和关键岗位成立一线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现场建立临时党组织29个,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绘就新城,十年风华正茂。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用智慧、心血和汗水,谱写了磅礴绚丽的发展篇章;先后荣获的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注脚。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持续秉承“诚信、包容、开放、创新”的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克难攻坚,出新出彩,起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在推动许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弹奏更加磅礴的乐章,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