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内,观众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重温红色历史。 北京日报记者 刘平 摄
□北京日报记者 牛伟坤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花园南里甲15号,一座古朴典雅的四合院静静矗立。中式门楼,金黄琉璃,清水砖墙,与院里的苍松翠柏相映。这里是长辛店二七纪念馆,2021年6月1日经改造提升后重新对外开放。展厅中,“北方的红星——长辛店与中国工人运动专题展”正在展出,数百件展品诉说着中国近代百年风起云涌的工运历史。
步入展厅,序厅墙壁上,毛泽东的一句话“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映入眼帘,红底白字,触动人心。“这里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馆长刘德华的讲述中,中国工人运动早期发展脉络清晰展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在长辛店创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让长辛店的铁路工人与知识分子有了初步的接触。
——1919年,通过参与五四运动,工人们与北大学生的接触日渐频繁,各种新思潮点燃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在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支持下,长辛店工人夜班通俗学校应运而生。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多次派遣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等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并在工人夜校的基础上开办了劳动补习学校,一批思想进步的工人迅速成长起来。
——1921年5月1日,长辛店工人举行游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宣布长辛店工会成立;同年7月7日的《共产党》月刊称赞长辛店工会“不愧乎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1922年4月,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成立,各条铁路线段参加完俱乐部成立大会后,在各地掀起了早期工会组织成立的热潮。被统一起来的各地工人,成为打破黎明前黑暗的一股强大力量。同年8月,邓中夏指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发起的斗争成为北方铁路工人运动斗争的起点。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代表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2月4日,京汉铁路全线工人奋起反抗,抗争在三天后以失败告终,反动派制造的“二七惨案”震惊中外。然而,以长辛店为代表的工人群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1983年2月7日,“二七惨案”发生60周年,长辛店火车站西侧花园南里鼓炮齐鸣,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奠基,一段珍贵的历史随之被收藏进展馆。如今,展厅中,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页页珍贵的档案、一件件老旧的物件儿,将过去娓娓道来,成为历史最好的注脚。
一张油画带领观众回到百年前的工人课堂:李大钊在黑板上写下“天”“工”“人”,为工人送去知识的同时,也将革命理念播种到了铁路工人的心里。一枚珐琅彩工艺铸造的徽章,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证章,中间的图案为白色带有双翅的火车轮子,轮子后面是一把锤子与一把斧头相交叉,代表着工人力量。劳动补习学校的油印机、工人运动时传递信号的火车汽笛等,无不生动地讲述着那段峥嵘岁月。
……
历史的烟云已经成为过去,留下的记忆却永远不会磨灭。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重新开放后,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观众纷纷到此与革命前辈隔空对话,从中国工人斗争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一批年轻人组成的青年志愿者党史宣讲团在讲中学、在学中悟,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述中国工人阶级的苦难和抗争历程,成为传递红色精神的火炬手。
新春伊始,刘德华在展厅里已经讲了好几场,看到小小少年向烈士照片敬礼,他很欣慰,又一批红色的种子已经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