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这么不容易啊,要磨很久,才能把小麦变成面粉……”6月2日,在安阳市北关区柏庄镇北花村的传统文化教育馆内,十几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把麦粒倒入石磨中,转动小磨盘,体验用传统石磨磨面。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时在院落四处回荡。
谁曾想到,之前这里是一处破败的“空心院”。“2022年,我们重新修葺了房屋,添置了几个小石磨,把这里改造成传统文化教育馆。”北花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刚说。
几年前,北花村村集体收入为零,人口流失严重,整个村子“灰头土脸”。去年2月,乘着“五星”支部创建的东风,北花村开拓思路,依托紧邻城区的地理优势和大量闲置房屋的资源优势,改造空心院,逐步探索研学产业振兴之路。
目前,该村由空心院和闲置土地改造成的研学场所20余处,可体验的研学实践项目45种。村里还硬化道路,铺设雨水管网,改造街心公园、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积极改善村容村貌。
如今来北花村,村北的农耕文化基地,可以采摘果蔬,体验劳作,观赏动植物;去村西的户外活动基地,能畅玩卡丁车和平衡车;村东有党史馆、二十四节气馆、国防教育馆等,可以获取知识,增长见解……
焕然一新的北花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研学团队。“一到周末,就有不少家长领着孩子来村里玩儿,平日来村里搞研学的学生团队也不断。”村民王民高兴地说,以前大家总想着出去打工,现在不少人回来在家门口挣钱,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永刚介绍,村里以村委会名义成立安阳北花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支部为核心,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发展模式,带动产业振兴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自今年3月份启动研学以来,该村已接待学生5000余人,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增收达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