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北海街道:以党建引领之“钥”开启基层治理难题之“锁”

河南日报   |   焦晨曦  |  2024-03-04 11:11:38

  □焦晨曦

  近年来,济源北海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之“钥”开启基层治理难题之“锁”,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居民自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治理“奠基石”

  为了使党建引领的架构体系在基层实现全覆盖,北海街道打造了“一组四员”组织体系,即通过党建指导组的全面指导,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居委会(社区)党支部书记和“两委”成员、楼栋长等为四级成员,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工作全过程。

  建强阵地旨在凝聚民心。该街道构建起“1+18+N”党群服务体系,投资580余万元升级改造了清趣园社区、花园社区等党群服务中心,建成集党员教育、便民服务、综合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阵地。利用这些党群服务阵地,该街道在2023年累计开展理论宣讲等各类活动300余场次,服务党员群众4万余人次。

  为了持续彰显品牌效应,该街道积极探索“红色物业”“三色预警”等基层治理新举措,先后打造出“红领北海大讲堂”“站在党旗下,说说心里话”“跟着书记学党史”等特色党建品牌,并开展“金牌店小二”“五星级网格员”等暖企惠民活动,不断提高治理能力。2023年7月北海街道党工委荣获了“济源示范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紧盯重点

  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

  为了将矛盾化解于无形,北海街道依托“一庭三组”积极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据了解,“一庭”即矛盾诊断调解庭,“三组”即矛盾调解专业组、矛盾调解观察员组、档案文书组,通过模拟法庭形式开展“济渎会审”。2019年至今,已累计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10余起。

  聚焦“一老一小”,该街道大力推进“党建+养老+托育”服务新模式,投资1500余万元,完善提升了18个居委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满足老年群体“就近就便”的养老需求;投资5250余万元,建设了大型公立幼儿园——北海第一幼儿园,覆盖4万余居民,进一步织密了民生福祉“保障网”。

  该街道还积极筑牢综合治理“稳定器”,打造党员、网格员“双重网格”的服务模式,将402个四级网格员和785个党建微网格深度融合,互为AB角色,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居委会(社区),矛盾就地化解”。2023年,网格员开展各类服务930余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多元合力

  奏响基层治理“大合唱”

  为了奏响基层治理的“大合唱”,北海街道多措并举,多元合力——

  在“五社联动”上下实功。搭建济渎爱心联盟,实施“北海馨”行动,将公益服务延伸到了居委会、街巷游园、家属楼院。2023年开展各类公益活动30余次,受惠群众6000余人次。

  在便民服务上出实招。投资300余万元改造提升办事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运作模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规范的基层政务服务。2023年,办事窗口办理各类事项78586件,办结率100%。

  在放权赋能上见实效。通过规范“一张网”管理体系,构建起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执法模式,在执法改革中率先开出全省放权赋能之后街道处罚的首张罚单,并于2023年7月份被确定为河南省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观摩点,为乡镇(街道)放权赋能之后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党群齐心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

  “红色物业”引领自治。创新实施“红色物业”工程,该街道投资80余万元打造了“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将支部建在楼院,成立了15个联合党支部,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物业发展”的红色融合路子。2023年北海街道被省住建厅评为省级“红色物业”示范街道。

  “五老”贡献“银发”力量。深挖张文生“护苗”、赵长宣红色收藏、宋功臣普法、赵传德人民调解、柴玉泉家风家教等“五老”特色品牌,带动退休干部、教师等100余人加入,形成了汇聚银色力量、护航时代新人的良好局面。

  “周二议事日”解锁“幸福密码”。将每周二定为社区“议事日”,建立了“社区+业主+物业+党群议事会”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以小区管理等群众关心的事为议题,通过“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居民事居民议、大家事大家定。2023年累计解决了小区供暖、法律援助、清洁家园等40余项680余件民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