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记者来到鹤壁市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只见纵横交错的柏油路修到田间地头,排灌渠、机耕道、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农田输配电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农业科技发达,受益最多的就是农民。我在手机里下载了气象小程序,可以随时了解农作物的长势、土壤墒情、近期天气等信息。”农民周位起告诉记者,重建后的高标准农田更新了各类农业设施,有了科技的助力,种地变得省心又高效。
去年的洪涝灾害导致鹤壁市近121万亩农田及配套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其中包含96.2万亩高标准农田。为尽快恢复重建,该市积极与省有关部门对接,共谋划储备高标准农田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9个,面积120.96万亩,总投资18.33亿元。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已完成投资5.21亿元,其中9个高标准农田修复项目已完工,建设进度居全省前列。”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俊涛介绍,随着灾后重建工作加速推进,将会有更多的“灾毁田”变成“高产田”,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管护精、数字化目标。
距离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不足3公里的傅庄堤水毁修复提升工程现场,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大型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随处可见。
据悉,为确保各项水利设施能够在今年汛期发挥作用,保障沿线村庄安全度汛,鹤壁市高标准实施水系贯通、排水除涝、水毁修复、农村供水、阻水畅通、旱浇涝排、城市除涝、道路排水“八大工程”,总投资65.06亿元的659个水利项目全部开工,其中已完工648个,累计完成投资41.1亿元。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针对防汛救灾暴露出的薄弱环节,鹤壁市迅速查漏补缺、前瞻谋划、科学统筹,围绕乡村住房、水利、农业、交通运输、能源通信、应急能力提升等15个方面,谋划了总投资311.44亿元的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2430个,目前已开工2420个、已竣工2070个。
“我们将按照‘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两确保、一前列’目标,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全力做好竣工规范工作,以奔跑的状态为全市群众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鹤壁市灾后恢复重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陈晨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蒋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