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遥
在中原大地的经济版图中,民营企业如繁星闪耀,充满活力与希望。如今,河南民营经济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围绕民营经济发展痛点、堵点、难点,针对性实施系列专项行动和攻坚,全力优环境、疏堵点、破壁垒、解难题。
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洛阳市新安县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围绕“五个起来”,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基铸魂,让发展信心强起来
新安县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筑牢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根基。县委统战部累计组织政治理论提升培训5期,覆盖300余人次;组织企业家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
强化非公经济党建。县委组织部、统战部、社工部联合选派党建指导员,指导企业建立党组织并规范开展活动,深化“把企业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机制,以党建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家投身“万企兴万村”等光彩事业,开展公益活动30余次,捐款捐物超25万元,惠及困难学生200余名。
精准滴灌,让民营企业活起来
“多亏了县工商联等部门搭桥,县金融服务中心第一时间与我们进行沟通对接,详细了解我们的融资意向,通过银企对接交流会,目前建设银行已经为企业贷款800万元。”洛阳亿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新安县通过深化拓展“万人助万企”等活动,创新建立“分包领导+首席服务员+服务对象+工作专班”联合帮扶机制,实现市、县、镇三级527家企业包联全覆盖。依托“13710”工作制度,建立问题诉求闭环处理机制,今年已解决企业问题106个。
县工商联联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率先成立3个涉企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法律维权和纠纷调解服务。落实“万所联万会”机制,3家律所结对16家商会,开展“法治体检”20次,解答咨询80余人次。
此外,创新建立“服务企业接待日制度”,畅通政企沟通;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解决企业融资12.84亿元;举办招聘会8场,提供岗位1.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229人;开展惠企政策宣讲160余场次,覆盖企业700余家。县委统战部还依托格局商学新安分院,培训企业家470余人次,并组织重点企业的企业家赴高校研修,提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聚链成群,让产业链条延起来
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行动,投资19.47亿元布局欣安新能源二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动万基电解铝产能转移升级,抢占发展新赛道。
聚焦“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及“铝基新材料、轴承装备”首位产业,精准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依托龙头企业新强联打造“15分钟配套圈”,强化集群效应;加速推进中船风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13个总投资44亿元的重大项目,厚植县域产业竞争新优势。
创新驱动,让创新活力燃起来
通过建立企业上市梯队动态培育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助推新强联、科创新材料登陆资本市场,中超新材料、德野房车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培育省、市上市后备企业12家。
走进洛阳盈创极光的研发中心,便能感受到赵俊楠团队热火朝天的创新氛围。这位年轻的“科技副总”正带领团队依托龙门实验室的尖端设备,让一行行代码在屏幕上跳跃成精密的算法模型。他通过风场模拟研究,运用CFD仿真软件对成形仓内部的风场进行数字建模。
新安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柔性引进科技特派员18名及服务团1个,创新实施“科技副总”计划,从高校及龙门实验室选聘8名技术专家驻企服务,构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闭环,建立“三方例会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构建校企合作台账,摸排266家企业需求,梳理合作项目76项,匹配高校院所73家,依托龙头企业深化与高端平台合作,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
同心聚力,让商会作用转起来
制定基层商会建设指导意见,推动11个乡镇(街道)商会成立并规范注册,实现基层商会全覆盖。按照“四好”商会标准加强规范化建设,依托“商会之家”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
推行“会长轮值”制度,举办“同心大讲堂”5期、轮值活动11期,促进会员企业深度交流、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指导成立建筑行业商会、郑州市洛阳商会新安联络处;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上海进博会,借助新春座谈会等平台大力推介新安文旅资源和特色产品。
充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以商招商,链接上海、郑州等异地商会及新安籍在外人士资源,拓宽引资渠道,为县域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企业难题迎刃而解,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商会桥梁作用凸显……这片热土上,民营经济的引擎正全速运转,不仅成为县域经济的‘顶梁柱’,更彰显出我省民营经济在新时代的强劲韧性。”新安县委统战部负责同志表示,未来,该县将持续推进各项举措,为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