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从俊
6月12日,走进位于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加多宝凉茶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
“加多宝加码布局漯河,将为企业拓展商业版图、地方壮大产业链群增添新动力。”项目建设负责人冯映龙介绍,项目建设已完成90%,预计8月份建成投产。
随着加多宝凉茶项目的落地见效,经开区在凉茶饮料领域将迎来新突破。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经开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食品为主导,液压科技、智能食品装备、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河南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今年,经开区被漯河市赋予“知名食品企业集聚区、高端制造链群引育示范区、新质要素集成引领区”的功能定位。“我们将立足新定位、新使命,积极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产业集聚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三区’建设,不断汇聚发展新动能,推动经开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向新而行、行稳致远。”漯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赵焕林说。
“食品+”集群发展,打造知名食品企业集聚区
作为河南省首批4个国际合作产业园区之一,位于经开区核心区域的漯河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起步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汇聚了以双汇集团、美国嘉吉、中粮集团、卫龙美味等为代表的1100多家食品名企,食品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0%以上。
盐津铺子正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内休闲食品龙头企业,盐津铺子公司在漯河设立的生产基地,是其在北方地区的唯一基地。盐津铺子漯河基地人事行政经理薛明介绍,公司投资10亿元,引进先进薯片和薯条生产线,建成后年产功能性薯片、薯条6万吨。
美国亿滋集团年产20万吨功能性绿色食品项目、卫龙年产20万吨休闲食品项目、中粮粮谷面粉全产业链项目……一个个全链条贯通、全要素集成的兴建项目,构建起上下游无缝对接、配套产业完备的食品产业生态。今年以来,该区谋划、招引、落地新质生产力类项目18个,总投资达389亿元。
杏林食品魔芋车间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龙回首年产3万吨肉制品、速冻食品生产项目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越来越多的传统食品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抢占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今年以来,该区谋划储备设备更新类重点改造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21.4亿元,拟更换设备投资8.47亿元,其中新质生产力类项目26个、占比72.2%。
聚焦知名食品企业集聚区建设,经开区做足“食品+”产业链集群发展这篇大文章,全力招引国际巨头食品企业扩影响,推动现有知名企业提档次,以高能级产业生态助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装备制造+食品,打造高端制造链群引育示范区
走进漯河恒丰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一条正在组装的休闲食品全自动生产线格外引人注目,整个工序基本实现无人化。
“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正加班加点生产。仅此一项,预计上半年能为公司带来上千万元的营收。”恒丰机械董事长黄安芳说,这条小型生产线是定制产品,每小时加工5吨魔芋零食,以前可能需要10多名工人操作,现在只需一两个人。
食品装备制造企业牵手食品加工企业,双方深度合作、联动发展,这样的现象,在如今的经开区越来越常见。
拥有“中国食品装备名城”“液压胶管之都”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的经开区,积极打造的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超高压流体产业集群基本成型。由上市企业利通科技为主导的超高压流体创新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目前,超高压流体产业创新联盟、超高压流体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5G+产业互联网”、超高压流体产业中试基地等项目进入实质化运作,8个子项目预计年底前建成投产、形成产能。
超高压流体产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关键”和未来产业的基石,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经开区液压胶管产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的重要标志。
聚焦高端制造链群引育示范区建设,经开区以专业园区为载体,围绕超高压流体产业图谱,通过实施龙头带动、创新驱动、品牌建设、链群支撑等举措,推动超高压流体产业高端化、生产智能化、产品绿色化,不断提升“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能级。
集聚创新要素,打造新质要素集成引领区
经开区创新生态工作月报显示:截至5月份,研发投入7.44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3.28亿元,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38.4%,漯河市首家科技支行建行铁东经开区支行挂牌,与中原食品实验室食品智能装备团队首席科学家刘东红就国际食品装备机械园区整园合作进行签约……
创新引领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根本动力。经开区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加快研发要素集成,充分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企业、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作用,广泛征集食品行业领域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生产要素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是实现“质效提升”的重要途径。经开区深化“智改数转”,加快数据要素集成,以工业3.0为起点、工业4.0为标杆,“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数字无言,却最有说服力。2024年一季度,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增速居漯河市第一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2.7%,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29.7%,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25.2%。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新功能定位,聚焦主业主责和主导产业,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抓龙头、聚链条、延生态、树品牌,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效双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中贡献经开力量。”漯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宏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