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里赵变“花里照”

河南日报   |   张海涛 王冰珂  |  2024-03-18 12:00:07

  □本报记者 张海涛 王冰珂 本报通讯员 王大成

  近日,记者走进郏县长桥镇闫楼村,排前路宽敞整洁,直达村民门口,污水通过地下管道流入指定地点,电线杆披上了绚丽外衣,竹篱笆围起一方小菜园,绿化树木点缀着村庄。

  闫楼村支部书记闫留尚介绍,去年以来,该村由群众出资,累计修建了48条总长3108米的排前路,开挖了长1800米的下水道。村中的老坑治理后成了果园,危房拆除后建成了菜园,古楼修缮后变为书屋,村里还修建了一座家风家训馆。

  村民刘怡珂嫁到闫楼村两年,一年多的时间都在外出务工。今年春节前,她开车回家竟跑错了路口。“闫楼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刘怡珂笑着说,“过去泥水横流、荒草杂木丛生,现在这里就是年轻人的梦里乡居。”

  近年来,郏县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坚持以“十百千万”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为引领,深入开展“一部四沿五旁”集中整治、村庄清洁集中行动等,示范带动、全域发力,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该县长桥镇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1+2+3+4”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实施分类推进,补齐短板弱项;抓住资金、工程、项目三个关键,着力破题破局;建立分层宣传发动、全民共建共治、镇村两级帮建、群众全程监督等四种机制,全面提质增效。

  “我们探索出‘支部带头+党员冲锋+群众参与’的新机制,解决了为啥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好四个问题,初步形成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长桥镇党委书记李朝锋说。

  花里赵村是长桥镇另一个明星村。村民赵国欣常年在浙江务工,积累了做工程相关经验,村中修缮柏油路时,他正好在家,就主动义务指导施工一个多月。

  同时,花里赵村还依托在外创业人士、村民等,共筹集42.2万元,修建文化广场、15条排前路、1200米下水道,完成了村内“三线”改造和立面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池塘生春草,园柳戏鸣禽,花里赵村梅花怒放,玉兰吐艳,浓郁的春意让人陶醉。村里新修的5米宽的柏油路纵横交错,连接四面八方,联通过去未来,路边的花草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向路人讲述“花里赵变‘花里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