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杜康河示范段岸绿景美。
田宜龙 范坤鹏 洛水利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洛阳市中小流域治理后的首个汛期刚刚安全平稳度过,金秋十月的嵩县伏牛山深处,溪涧汇流成河,将一处处风景名胜、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展现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去年9月底车村、白河突降暴雨,4小时雨量达230毫米。雨水裹挟着泥土和岩屑,从高处倾泻而下,过处一片汪洋。”嵩县水利局工程师王新乐回忆,电力、通信中断,道路、房屋受损,上万群众紧急转移。
嵩县中小流域“蝶变”,源于去年汛期后,该县启动的县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小流域治理工程。
为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精神,2021年8月,洛阳市委立足于洛阳行洪特点和南部山区暴雨灾害易发实际情况,牢固树立流域管理“一盘棋”思想,深刻把握治水规律,聚焦“根子在流域”,作出开展中小流域“两清一护”(以河道清淤、清障、护堤为主要内容)综合治理的重要决策部署。
洛阳全市上下闻令而动,在今年汛前完成全域131条中小流域治理任务,并成功应对今年汛期5轮强降雨过程,从根子上解决中小流域行洪不畅问题,行洪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安全度汛,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提供了坚强水安全支撑。
高位谋划强推进
洛阳依水而兴、因水而美,洛阳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全市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共100条。
中小流域治理事关洛阳发展全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提升中小河流水安全保障能力。”洛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明确提出,对全市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开展清淤、清障、护堤为主要内容的“两清一护”综合治理,旨在切实提升中小流域行洪能力,建成比较完善的中小流域防灾减灾体系。
“开展中小流域‘两清一护’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防汛安全‘金标准’的必然要求,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要以中小流域治理保障全市域水安全水生态。”洛阳市市长徐衣显表示。
洛阳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级中小流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和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县区调研“两清一护”谋划和实施情况。洛阳市中小流域“两清一护”综合治理工作部署会、现场推进会、各县区现场互评互学活动相继举行。
去年8月,《洛阳市小流域“两清一护”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提出,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已批未建和已批在建中小流域治理工作;2022年5月底前,完成全市中小流域内影响行洪安全的“两清一护”工作;2022年年底前全市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全部清零。顶层设计应时而出,为全市“两清一护”指明了方向。
科学施策显成效
“古朴悠然的杜康河,又回来了!”
经过中小流域“两清一护”治理的杜康河,在杜康村汇成一片清澈的浅水滩,映衬着飞檐翘角、白墙黛瓦的豫西民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杜康河连带杜康村,空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并未展露出区别于其他乡村河流的特质,河道淤积、岸线侵占等问题随处可见。随着中小流域“两清一护”治理的开展,杜康河作为示范段工程,与杜康村乡村振兴一体谋划、同步展开,着力提升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
“现在杜康河彻底亮堂了。”杜康村党支部副书记袁向锋感慨道。未来,以杜康河为轴,两岸将打造民宿、酒肆、美食体验等业态,真正让杜康河成为幸福河。
正如杜康河一样,发挥引领作用,打造示范段工程。截至去年年底,洛阳市已完成30处示范段工程建设任务,发挥了带动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全市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简朴、生态、便捷”为原则,洛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两清一护”综合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尊重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提出随河就势、顺势而为的要求,宜弯则弯、宜宽则宽、宜滩则滩,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清理河床、疏浚河道、加固护岸,避免渠化河道、硬化岸坡,实现低成本、高效率。
在中小流域“两清一护”综合治理中,洛阳市水利局践行“项目为王”理念,共谋划实施“两清一护”综合治理任务131个,总投资13.8亿元。
该局成立技术指导、项目推进、砂石管理和宣传报道4个专班,党组成员担任组长,业务科室对口县区,采取“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方式,建立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制度,全力抓细抓实出实效。一场“两清一护”综合治理的旋风,迅速吹遍河洛大地。
按照洛阳市委工作部署,今年5月,洛阳市委督查委派出6个督查组,对全市中小流域“两清一护”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发现问题46个,涉及12个县区,立整立改。
洛阳市水利局领导和技术指导专班深入各县区,围绕确保河道行洪畅通、加强水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关键和重点,从清障清淤、护岸建设、生态治理等方面开展政策讲解和技术指导。严把标准、紧盯节点、督导进度、确保质量、考核指引、资金激励……
以“河长制”为抓手,各县区主要领导勇扛主体责任,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克服财政困难,创新投融资模式,就地取材节省成本,破解“钱从哪儿来”难题。与此同时,各县区也保证了203处水毁修复工程的全力推进,于今年主汛期前顺利完成,发挥了工程综合效益,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保障安全润民心
水利工程建设,一头保安澜,一头促发展。
去年以来,栾川县在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全覆盖的基础上,坚持以小流域为单位,全面开展“坡改梯”、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矿山生态治理等工程,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4.69%,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
伊川县着眼农村饮水安全和流域水质提升,以小流域为基本治理单元,全域推行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统筹实施集中供水、雨污分流工程,不仅让群众吃上放心水,也有力保障了河流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新安县先后实施了引畛济涧、引故入新、青要山水库等一揽子引水调水工程,以干支流水体良性循环有效破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
治水惠民,河水安澜。
“目前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涉及新安县等12个县区131条河流(河段),累计清淤718公里、967万立方米,清理阻水树木64万余棵,治理护坡236公里,治理河长875公里。这是新发展阶段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洛阳探索。”洛阳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
一子落,满盘活。
在中小流域“两清一护”治理中,黄河流域主要河道堤防工程更加巩固完善,伊河、洛河普遍达到市区段100年一遇、县城段50年一遇、乡村段20年一遇防洪标准。
当下,除了保障防洪安全,中小流域的浸润,更让洛阳市人居环境、生态品质乃至产业发展都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气势好的态势。
潮涌河洛,奋楫前行。洛阳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洛阳市水利局将心怀“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省和洛阳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做实做细民生水利文章,大力推进水治理能力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治水兴水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版图片由洛阳市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