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共振 研创融合 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河南日报   |   陈丙义  |  2023-06-09 13:05:57

  □陈丙义

  河南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构建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产、教、研、创”于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积极推动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建设示范校、河南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等多项荣誉。

  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本着“对接产业、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紧贴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围绕地方产业链、创新链和河南省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积极整合全校教学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

  学校通过重点支持机械、电气、电子等优势学科专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材料、电缆工程等特色学科专业,着力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兴学科专业,进一步优化了学科专业布局,实现了人才培养高质量。学校现有的37个本科专业中,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83.8%的专业与河南省主导和新兴产业相匹配,新工科专业占比达70.3%。由于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契合度高,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在河南省就业的毕业生达65%。

  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吻合的现代产业学院

  学校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以“育人为本、服务产业、融合发展、共建共管”为原则,重点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企业服务等,先后与百度、卫华、远东电缆、宏发股份等30多家企业共建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电缆产业学院等10个现代产业学院,并将其作为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学校电缆产业学院先后入选首批河南省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行业学院,“三接二融六基一服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持续深化了产学研合作力度,积极促进了学校在专业建设、基地共建、校企共管等方面探索企业参与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加快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课程内容与从业技术、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科技研发与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了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了行业产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推动与生产经营相融合的科研平台建设

  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搭建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平台,对接地方产业链和创新链,探索技术联合攻关新模式,让学校广大科研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把论文写在企业、车间里,切实为行业、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助推区域先进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与新乡市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建了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与企业联合共建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为校企协同创新提供了研发平台;并积极选派博士服务团和骨干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开展横向研究和技术攻关,与138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签订103项横向研发合同,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00多项,助力心连心化工、胜华电缆等多家企业技术升级,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与天利热工等15家企业合作,将研发平台、中试基地建在学校,与华为、许继等企业共建了20多个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校内实验室,校企技术人员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8项,解决制约行业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32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打造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符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始终秉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优良传统,持续强化校企“双主体”育人,以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从产业链到教育链的良性循环产教协同育人新生态。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先后与卫华集团、中联重科、新航集团等优秀企业开发校企合作课程89门,校企合编教材96部,把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共建了一批集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践平台,打造了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科研教学平台,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相符度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目前,校企共建了“金属体积成形虚拟仿真实验”“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测量虚拟仿真实验”等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批教育部校企协同育人项目121项。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0多项;学校工科类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拥有授权专利4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850多项;学校大量毕业生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和企业技术、管理骨干,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就业好、好就业”成了学校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