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了解到,济源今年在我省率先建立了由济源市政协和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以下简称“济源检察分院”)联手的“政协+检察”协同监督机制,如今已释放出公益保护的新威力。
该机制创立伊始,就遇到一件涉及豫晋两省的跨省公益案件。今年3月,济源王屋镇西平村群众反映,三年前竣工通车的济源至山西阳城高速公路从该村经过。工程结束后,山西省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石料、弃渣由于未及时处理,再经暴雨冲刷,致使西平村部分河床、山林等自然生态被毁。
“政协+检察”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机制启动后,济源检察分院的检察官和部分市政协委员远赴山西某施工单位,经过“政协监督”与“检察磋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该公司愿意承担被毁林地的生态修复责任。“正是由于政协与检察两个‘管道’同时沟通,两个‘监督’同时发力,才使这起跨省案件得以快速达成一致意见。”承办该案的济源检察分院检察官孙承业说。
据介绍,该机制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了互补——政协民主监督扩大了检察监督的广度,检察监督增强了民主监督的刚性。济源检察分院副检察长唐懋蓥说:“政协委员将涉及众多领域的公益保护‘政协建议’提供给检察机关,增加了发现问题的‘触角’;检察机关经过研判,及时将协商性的‘政协建议’转化为法治化的‘检察建议’,将‘民主监督’转化为‘法律监督’,双管齐下,使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就在该法施行的前一天,一场由济源“政协+检察”发起的针对当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听证会刚刚结束。一大批公共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居住建筑以及部分公共区域的无障碍设施得以新建或修复。
据了解,该机制建立并运转以来,政协委员已撰写提交公益保护线索15件,检察机关立案2件,制发检察建议3份,均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记者 樊霞 成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