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胡巨成本报通讯员瓮彦君
安全生产,国之大者,民之大事。事关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
7月19日12时,在对气象预警信息会商研判后,信阳市防指决定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信阳市城市管理局相应迅速启动了中心城市排水防涝IV级应急响应。
防止出现大雨大涝、小雨小涝、逢雨必涝现象,不仅是信阳中心城市防汛指挥部的重要职责,同样是前不久召开的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专题询问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6月28日下午,百花之声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座无虚席,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天学的主持下,一场聚焦安全生产的监督大考拉开帷幕。
“考官”由9名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成。“考生”是信阳市应急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教育体育局等14个市直责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首先请第一组询问人周继昌、孙高俊、王定清同志到询问位置就座,请被询问单位市发改委领导班子成员接受询问。”
第一组“考官”和“考生”走上台前,开始面对面询问,实打实作答。
“2021年10月,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安全行为规范的决定,规定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市安全日’,请问你单位和监管的行业领域是如何组织落实此项规定的?”周继昌委员率先发问。
专题询问要问得实,问得准,“问”前做足功课尤为重要。
今年5月份,信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执法检查,同步对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安全行为规范的决定》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和调研中发现的薄弱环节,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反映较强烈的突出问题,正是这次专题询问的重点。
专题询问会历时一天。9位询问人分三组轮流担任“考官”,14个接受询问的单位依次“应考”,一个个“辣味”十足、切中要害的问题接连抛出。
“我市每年未成年人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学生生命安全受到冲击,作为学校主管部门,在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溺水事故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余国忠委员问。
“坚持‘2339’工作法,即狠抓隐患水域和隐患群体‘两个隐患’排查,全面、动态实行红黄蓝‘三色水域’管理,紧盯重点水域、重点时段、重点人员‘三个重点’,坚持‘看住水、拉上网、管好人’九字工作法,全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闭环式防护体系。”信阳市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讲明措施。
燕炜委员问,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在各类事故当中占比较大,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请问你局对交通运输企业如何实现有效安全监管?
信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答,依托全市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对全市1420台“两客一危”车辆进行重点监控,对于疲劳驾驶、超速驾驶、不按核定的线路运行等严重违法行为进行即时提醒和处置,同时要求企业建立24小时动态监控值班制度,确保监控车辆不漏一台,违法行为零容忍处置。
“请问市住建局在开展全市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中做了哪些工作?”
“请问市消防救援支队是如何做好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工作的?”
……
询问者代民发问掷地有声,直言不讳,应询者向民作答言辞诚恳,不遮不掩,在一问一答中,问到了症结、问明了责任、问出了思路;答出了态度、给出了对策、作出了承诺。
每一轮询问结束后,信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现场对被询问单位应答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一对一提问,面对面作答,现场满意度测评,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是对老百姓负责。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答复都十分满意,但可以感觉到各个部门都在尽最大努力改进工作,让群众有所期待。”人大代表叶阳说。
“第一次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心情很激动,感触最深的是专题询问会,问的都是群众最想问最盼着解决的问题,回答也实事求是。”旁听公民代表袁媛说。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此次专题询问的每一个问题,既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国之大者’的深刻感悟,也是他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民声民意。被询问单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对全市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谢天学表示,专题询问会后,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将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梳理归纳,提出办理意见建议,交由市政府和有关责任单位研究办理。10月份召开的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将听取和审议意见建议办理情况。下一步,还要对各位委员、代表提出的问题及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调研视察,适时开展“回头看”,并根据整改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二次满意度测评,形成审议、跟踪、督办、问效的监督闭环,确保有询问、有答复、有整改、有结果。